因抗疫带动的学医热令人振奋

楚天都市报评论员 屈旌

目前,高招志愿填报已逐渐进入尾声。今年,部分优秀学子因敬佩“抗疫英雄”的英勇,在填报志愿时选择医学。据统计,上海医学类专业的分数线逐年走高,“学医热”有抬头的迹象。(据8月5日《解放日报》)

众所周知,医学专业不仅学习周期比一般专业要长,走上工作岗位后,也面临非一般的工作强度和压力。所谓“以生命拯救生命”绝非只是一句空洞的称赞,很多医护人员就是在透支自己的健康,去守护患者的安宁。而恶性的医闹、伤医事件,也对医护人员的身心构成困扰。

今年,在轰轰烈烈的抗疫之战中,我们看到了医护人员逆行的身影,也感受到他们守护生命的伟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志愿填报出现“学医热”,是件令人振奋和骄傲的事。这说明,我们的大学生志存高远,迎难而上,颇有种“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豪迈之感。他们的选择,闪耀着动人的理想之光。

当然,这也得益于国家对医疗事业投入力度的持续增长,以及医疗行业可预见的广阔前景。随着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高精尖技术的发展,医学必然是一些年轻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舞台。

钟南山院士成为“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张伯礼、张定宇、陈薇成为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足见大医精诚,能赢得世人的敬佩。从这一意义而言,年轻人的选择令人欣慰,也让人佩服!

不过,选择学医,仅仅是漫漫长路的第一步。培养一个优秀的医生,个人、家庭、社会都需投入良多。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做好风雨兼程的准备,勇敢地去面临挑战。只有因真心热爱而选择,才能一步步踏实地迈向理想。正如医界泰斗、中科院院士陈国强所言,“学医从医不浮躁、不功利,是一生一世的事。”

而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不管是前浪还是后浪,都要致力于营造仁爱和谐、尊医重卫的社会风气,将疫情期间形成的互信互爱的医患关系长久延续下去,这样才不辜负年轻人投身医疗的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