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天津公布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数据,总体呈现质量向好、结构向优的发展态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天津取得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动能成长势头良好的成绩,提振了干部群众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近年来,天津在结构调整、产业转型上“咬定青山不放松”,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日益深化,对创新驱动规律的把握与时俱进。注重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坚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做足智能化、大数据、云计算的文章,用新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在原有制造业门类齐全的基础上,智能制造异军突起,创新发展的生态链正逐步形成并日臻完善。
招商引资重“智”。城市发展,人才是千秋大计,必须持续在打基础、利长远的项目上下功夫。天津高度重视招商引资中的“智产业”,在科技投入力度、创新主体培育、高层次人才引进、高水平创新平台搭建等方面出政策、给资金、优环境。既注重把企业引进来,又重视为企业发展提供市场空间和应用场景,加快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复工复产,帮助联通上下游企业,网络安全、生物医药、动力电池等一批高科技智能化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劲动力。
创新发展重“人”。过去,人跟着产业走,产业在哪里,人就在哪里;如今,产业跟着人走,高技术人才在哪里,产业就在哪里。近年来,天津在广大干部中倡导“我就是营商环境”,提出“痛快办事”的要求,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可以说,哪里营商环境好、生态环境宜居宜业,人才就在哪里集聚,技术、资金、项目就往哪里汇聚。现在,在天津发展正成为“海河英才”们的共识。
制度供给重“足”。近年来,天津在创新发展、科技招商等方面搭建操作性强、系统性高、精准性优的政策体系。未来5年,天津计划通过政府专项投资的方式,引育不少于100家的高成长初创科技型企业,以政府性引导资金扶持企业,在其创业初期投资入股分担风险,企业创业成功后政府让利退出。这种“育苗护苗”的培育方式,有助于形成滚动投资、持续扶持的良性循环,让更多好企业茁壮成长。
不久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继续为产业结构调整注入动力,在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稳步向前,天津一定能推动本地经济实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