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在位于湖北省荆门高新区的精诚工科汽车零部件(荆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声轰鸣,却少见人影。智能生产线上,自动化机械手臂动作整齐划一、操作精准,不断“吐”出各类汽车零部件。
“汽车产业链条长、覆盖面广,是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跨界融合的关键交汇点。”该公司经营管理科科长马铮指着忙碌的生产线告诉记者,去年公司新投产的智能悬架项目建设了30条智能生产线,贯穿悬架生产全工艺流程,自动化率可达90%以上。“这个项目投产后,节省了人工,提高了效率,工厂自去年7月开启双班生产,现在每月生产各类汽车零部件1万台(套)。”
工业是湖北经济的重头,也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去年,湖北聚焦钢铁、石化、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行业召开10余场技改现场会,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7.6%,支持企业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越来越多的“湖北造”正从“小且弱”转向“大而强”。
“设备升级后,我们的产品竞争力明显提升,今年企业锚定金属氧化电阻片的国际市场和避雷器的国内市场,预计销售额可达1.6亿元,将比2023年增长15%。”襄阳市三三电气有限公司负责人翟毅说,去年该公司投资1.18亿元进行了技术改造,生产能耗降低,产品质量提升,打开了美国、印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目前订单已排到今年3月份。
襄阳市三三电气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正在忙碌。(李晓军 摄)
向“新”而行,传统产业加速提质升级,激活存量优势。追“新”而上,新质生产力动能涌动,拉动增量大涨。
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在2023年该省经济运行持续向好的背后,高新技术企业已达2.5万家以上。全省创新主体不断壮大,新型研发机构达到477家。以“市场需求+产业应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加快建设,科技成果省内转化率提高到65.2%,科技创新成为湖北驱动发展的强引擎。
湖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高新技术企业以不到1%的全省企业法人数,贡献了全省近20%的企业营业利润、30%以上的专利申请量和60%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科技创新的硬核支撑,为发展带来新动能新优势。湖北坚持“链长+链主+链创”协同,创新链与产业链正加速深度融合,一个个新增长点逐渐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
立足当下,湖北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等五大优势产业,营收占全省规上工业营收比重已超60%。其中,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在全国占比超过40%。
面向未来,湖北已布局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等6个未来产业,大力发展算力与大数据等9个新兴特色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开辟新领域新赛道。(记者侯文坤、闫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