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数字看公益诉讼“成绩” 公众利益法治保护更加有力

央视网消息:检察公益诉讼是指人民检察院为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以公益诉讼起诉人身份提起的诉讼。2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了去年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办案情况,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9万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16.8万件,占比88.4%;民事公益诉讼2.2万件,占比11.6%。公益诉讼分诉前程序和正式起诉,2023年,绝大部分案件经过诉前程序督促行政机关纠正或履行职责得以解决,诉前整改率达到99.1%。全年共提起行政公益诉讼1276件,同比上升76.7%,有效提升制度的监督刚性。

最高检围绕国家治理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带头办理辐射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的“硬骨头”案件,助推解决生态环保、个人信息保护等跨区划、全流域、跨部门治理难题。2023年最高检和省级检察院共直接自办案件121件,其中,最高检立案办理了长江船舶污染专案、药品说明书适老化无障碍改造公益诉讼案、网络平台“996”侵害劳动者权益公益诉讼案等8件案件,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以推动解决。

播放视频画中画

最高人民检察院:拓宽公益诉讼领域 公共利益保护更有力

另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2023年,随着检察公益诉讼条款被写进更多的法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法定领域不断扩展,公众利益法治保护更加有力。

2023年随着检察公益诉讼条款被写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检察公益诉讼法定领域扩展到“4+10”,同时,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多部法律增加了检察公益诉讼条款,公众利益保护范围更加广泛。这一年,最高检指导各地深耕细作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等传统法定领域,有重点分层次加强安全生产、个人信息保护、特定群体权益保护等新增领域办案力度,积极稳妥探索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网络治理等新领域办案。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表示,最高检聚焦网络时代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更高需求,瞄准电信网络诈骗多发态势,将生物识别、医疗健康、金融账号、行踪轨迹等敏感个人信息保护作为办案重点,围绕消除用餐、看病、打车、交费等事关老百姓安居乐业的“数字鸿沟”,强化信息无障碍监督。不断提升公益保护质效,为人民美好生活贡献更多公益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