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婚姻家庭辅导”重在细化优化服务措施

民政部、全国妇联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旨在以传承中华优秀婚姻家庭文化为重点,通过不断加强和改进婚姻家庭辅导教育,提高公众营造幸福婚姻、建设美满家庭的能力,引导建立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转变,“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已成为陈旧观念,“离婚”不再是难以启齿的敏感词,走出不幸福的婚姻“围城”,成了个人的自由选择。这是时代进步使然。

然而,民政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离婚率居高不下,特别是闪婚闪离现象大量出现,使不少家庭呈现出不稳定状态,不仅给夫妻双方、孩子、家人带来了巨大伤害,也成为加大社会治理成本、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因素。

民政部、全国妇联印发《意见》,就是希望从源头上减少婚姻家庭纠纷的产生。《意见》提出将颁证仪式引入结婚登记流程并实现颁证常态化,通过引导婚姻当事人宣读结婚誓言、领取结婚证,在庄重神圣的仪式中宣告婚姻缔结,就是希望让当事人感悟铭记婚姻家庭蕴含的责任担当。而进一步明确“深化婚姻家庭关系调适和离婚辅导”,则旨在探索离婚冷静期内对当事人开展婚姻危机干预的有效方法和措施。推广体现优秀中华文化的传统婚礼,组织举办集体婚礼,将有利于构建和丰富健康文明、简约适度的婚俗文化。

引导公众树立积极审慎的婚恋观念,鼓励家庭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培育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意见》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在此基础上,还要把相关服务措施的可操作性考虑得更周全一些。

以颁证仪式常态化为例,有关部门若干年前已将其纳入为民服务的实事之一。最初设想是搭建喜庆隆重的颁证大厅,让一对新人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宣读结婚誓词,既促使新人思考爱情的意义,郑重承诺责任担当,又可免除操办婚礼的繁琐与浪费,一举两得。而在实际操作中,颁证仪式大厅中常见的场景是,一对新人面向其他新人走过场般宣读誓词、拍照留念,酒店里真正的排场婚礼场面照旧。

颁证仪式常态化之后,如何吸引新人将结婚证领取与婚礼合二为一,如何杜绝颁证仪式中掺杂商业色彩,如何在结婚登记处人手紧张的现状下,保证仪式顺利进行,如何在偏远乡村举办与大城市一样的庄严仪式等等,都需要科学细致的统筹安排。此外,结婚教育、离婚辅导的师资准备是否充裕,培训方式是否接地气,效果是否可评估等等,也都需要进一步细化优化。

提供婚姻家庭辅导教育服务,既要考虑群众基本服务需求和多样化服务需要,也要通过公益创投、政策扶持、政府购买服务等途径引导相关社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专业机构发挥积极作用,以制度建设带动整体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