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3月15日电 题:程丽华:让陶瓷艺术走进千家万户
新华社记者黄浩然
早上八点半,记者来到江西省景德镇市昌南新区名坊园,走进景德镇华玉陶瓷研究院办公室,准备采访研究院常务院长程丽华。今年3月初,她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然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她很少待在办公室,不是在配料,就是在设计器型。”记者拨通程丽华的电话,另一头传来忙碌的声音:“我在作坊里呢,今天得试烧新器型。”
这个陶瓷研究院制瓷作坊内,近20台拉坯、修坯、施釉设备整齐排列,最里面是13台形状各异的窑炉。一位外套上沾满白色瓷泥灰尘的女士,正在窑炉前做最后的检查。她正是程丽华。
一旁的窑炉里,六层隔板上整齐地摆满了盛放瓷器的匣钵。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足足码放了大大小小1000多件瓷器。“我们不怕失败,只有不断试烧,总结经验,才能提高郎红的成品率。”程丽华说。
郎红是中国传统红釉瓷器之一,需要在1300摄氏度的高温下烧制,因其烧制难度高,在陶瓷业内有“十窑九不成”的说法。
今年44岁的程丽华,已钻研陶瓷生产工艺10多年。她向记者介绍起研究院研发的色釉卡,足有一整面墙。她指着其中的郎红色釉卡说,为了科学分析色釉的化学成分、施釉工艺,团队花了3年多时间,试烧了十几窑瓷器。有一次,她花费十几万元请人做窑炉,装满窑炉的瓷器半成品成本约40万元,烧出的成品却不到十分之一。
近年来,程丽华带领团队将郎红等名贵高温色釉瓷的成品率从过去不足5%提高到60%,并将高温色釉用于茶具等日用陶瓷生产中,相关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让陶瓷艺术能被更多消费者接受。
47岁的景德镇高级陶瓷美术师江园平,在程丽华团队中从事陶瓷粉彩绘制19年,在她眼里,程丽华只要认准的事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2005年,程丽华创办陶瓷生产企业,当时她请来的陶瓷工匠大多觉得“小姑娘就是心血来潮,吃不了做陶瓷的苦,坚持不了多久”。
后来,程丽华接到一笔订单,订制4000个手绘寿桃薄胎碗。“丽华那时每天守在旁边,陪着我们做完一个个碗。”江园平说,“检验成品时,她拿着电子秤,碗的重量88克,误差不超过0.01克才算过关。最后不仅让客户满意,也让我们这些手艺人认准了她。”
为了进一步创新制瓷技艺,2012年,程丽华牵头成立陶瓷研究院,对陶瓷工艺进行科学化研究。时至今日,研究院已累计吸纳百余位陶瓷工匠,其中不少是非遗传承人。研发团队不断试验,在传统制瓷工艺基础上创新出20余项独家专利技术。
“景德镇的制瓷工艺之所以能不断推陈出新,就是因为一代又一代工匠师傅们不断钻研、精益求精。”程丽华说,她会带领团队,带着这份可贵的精神坚持做下去,让陶瓷艺术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