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过度沉迷短视频

87.7%的受访者喜欢刷短视频,58.8%的受访者每天刷短视频超一小时,69.4%的受访者感到自己过度刷短视频……近日,有媒体对1557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过度刷短视频或已成为普遍社会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短短数十秒的画面,令人上头的音乐,加上“丝滑”的刷屏操作,很容易让人沉迷其中,一些负面影响也越发显现,比如,有人成了“低头族”,有人成了“熬夜党”,有的成了“摸鱼派”……据分析,短视频促进大脑分泌“快乐激素”多巴胺等,帮助人们放松压力、缓解紧张,但也因此不断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令人难以自拔。

以往“防沉迷”的工作重点在于青少年,而对于成年人的用网问题缺乏关注。然而,随着短视频使用频率的不断提高,各年龄段用户占比已经趋同于全体网民年龄结构,与之相伴的是网络沉迷也从早期的年轻化延伸到当下的全民化、银龄化,尤其是近年来老年人沉迷网络导致诈骗多发等问题日渐突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26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5.2%,基本上涵盖了“上到九十九,下到小朋友”。从这个角度看,防止短视频沉迷,已经不止于某一个群体的问题,而是要上升到全民层面来看。

对成年人群体而言,尤要引起注意。一方面,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最关键的是家长引导、环境熏陶。如果家里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不能以身作则,多阅读、少看手机,就难以有效带动未成年人增强自制力、判断力。另一方面,对于成年人本身而言,也要防范短视频带来的“信息投喂”“信息茧房”。此前就有博主现身说法,认为沉迷短视频导致“大脑内存”降低,连带“维持健康生活的意志”也变得羸弱,得到了一大批“同病相怜”网友的赞同。

去年开始,有短视频平台在“青少年模式”的基础上增加“长辈模式”,体现了平台责任的增强和治理观念的进步。但对于个体而言,无论处在哪个年龄阶段,如何加强时间管理和自我管理,都是不能放松的命题。对于社会而言,如何营造健康良好的短视频生态,让受众享受快乐但免于沉迷,值得深入思考与探索。

从乐观的角度来看,短视频已经成为普通人记录生活、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中国短视频发展研究报告(2023)》显示,我国有近4.75亿短视频用户不同程度参与了内容创作,全民创作、全民分享成为行业新景观。平台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和“黏性”,发挥得当同样可以转化成动力,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