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经济”不只是时令经济

多地繁花盛开,引得游人如织;春菜春茶抢“鲜”上市,“春天味道”端盘上桌;户外经济顺势升温,露营旺季来得更早……等闲识得东风面,一样的明媚春日,展现出不一样的“经济面孔”。

从字面意思上看,“春日经济”是一种时令经济,其实不然。且不说,“春日经济”的业态本就非常丰富,哪怕是存在明显季节性的物产,也能将“颜值”变“产值”,将“花期”延长。比如,青团是传统的“咬春”美食,近年来,为了更贴近年轻人,商家掀起“百团大战”,在馅料口味上不断“整活”,将春天的仪式感升级为日常的惊喜。

从中不难读出一个关键词——“创新”。在笔者看来,“春日经济”这个概念强调的不仅是消费行为的时间背景,更多的是业态的创新、场景的融合。樱花树下,不只能纵览春色,亦可带妆造拍照,甚至是吃火锅;“赏花+民俗”“赏花+市集”“赏花+展览”等跨界尝试,助力新型消费“多点开花”。近年来,从淄博、“尔滨”再到最近的天水,文旅市场“黑马”频出,人们也在追问着同一个问题:如何把“泼天富贵”变为“涓涓留量”?在“旅游者定义旅游业”的时代,需求很多元,但打法是互通的,从“完成时”“现在时”出发,挖掘更多“未来时”的爆点,“夏日经济”“秋日经济”同样值得期待。

打造城市IP,是“长尾效应”的另一打开方式。最近,“20分钟公园理论”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足见户外活动的魅力。日前,广东省四季美食旅游精品线路(春、夏季主题)名单出炉,粤港澳大湾区花展首次与商圈深度互动,可谓恰逢其时。值得说道的是,岭南不仅处处是春天,而且“马”力十足:时隔四年,清远马拉松再次回归,万人共赏北江风光;东坡文化加持惠州马拉松,令人想起“竹杖芒鞋轻胜马”;茂名马拉松对标国内最高标准,2024茂马将成为茂名有史以来举办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场标志性城市路跑赛事……

一场马拉松,展示一座城。将一地文化、美食特产融入其中,有利于擦亮城市名片,放大品牌效应,从“一季热”走向“四季火”。文旅主打的就是“印象分”,而重大赛事既是“压力测试”,也是“练级契机”,无论是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还是酒店、餐饮等配套产业的优化,抑或是文化软实力的“加戏”,都是城市形象“上分”的重要一环。以练好“内功”化解周期性波动,正是文旅领域的“用时间换空间”。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每个季节,都有属于它的东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没有“春日限定”。如果说春夏秋冬有其节律,那么扩内需、促消费也应顺势而为,把握其发展规律,多出“加料”之策,多做“解渴”之事。(钟 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