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秋色宜人,晚上睡觉不用开空调,还要盖被子。”9月8日,来自河南新野的游客刘先生参加“惠游湖北”活动,来到保康县尧治河村后感叹,“以前听说尧治河开矿,没想到如今景色也这么美。”
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位于襄阳市、十堰市、神农架林区交界处,海拔1600米以上。
近年来,该村按照“将矿区、山区、生活区打造成景区”的发展目标,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目前,尧治河村已将4万多平方米的矿洞改造成旅游景区,占原矿洞总面积的十分之一。
“不能再靠挖矿了”
1988年起,依托丰富的磷矿资源,尧治河村开矿致富;2008年全村总产值突破5亿元;2011年,这一数字达到12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过万元,村级固定资产19亿元。
“最高峰时,全村有65个矿坑、矿洞。”村党委书记孙开林说。
走上“致富路”,却患上了“环境病”。巍巍青山被挖得千疮百孔,部分山体支离破碎,部分道路也被弄得路基破损、尘土飞扬。
“再这样下去,迟早有一天我们会无处容身。”村两委班子警醒。
近年来,尧治河村对产量低、污染严重的矿洞一律关闭,8个正在勘探的开矿项目被叫停;对产量高、持续生产的矿洞进行改造,确保运输过程矿不沾地,污水处理要达标,并投入6亿元用于矿山修复、水土治理和植树造林。
“不能再靠挖矿了。”孙开林认为,村集体经济要想长远发展,必须转型升级,发展文旅产业。
截至目前,尧治河村仅剩4个矿洞还在开采,绝大部分矿洞已经关闭。
利用矿道建设“神话世界”
9月9日,孙开林带湖北日报记者走进一个矿洞——1994年开挖采矿,2015年废弃封闭,2020年4月利用矿道建设“中国神话世界”,投资总额1.8亿元。
黑洞洞的矿道里,冷风习习,沿着坑洼的碎石路步行而入,能想象到当年采矿时的艰辛。忽然五彩灯带打开,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林一片绯红,嫦娥与皎月初露端倪,七仙女的雏形栩栩如生,威武的南天门正在搭架焊接……
“目前已完成50%工程量,预计2021年‘五一’之前开门迎客。”项目经理郑波涛介绍,项目建成后分为天界、地界、人界三大板块,利用现代化的声光电手段,重现嫦娥奔月、八仙过海、西游记、七仙女等中国著名神话故事。
在1140主平硐矿区,矿洞口是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矿井口前的广场青草茵茵。“这是我们仍在采矿的一个矿点,每年能出50多万吨磷矿石。”尧治河文旅公司经理章治兰说介绍,过去洞口粗糙难看,现在已经改造成一个旅游景点。
此外,石草坪矿区被改造成生态农业观光园,种植了果蔬、药材;老屋沟矿区被改造成矿山公园,遍植香樟、桂花;戴家湾矿区引入矿洞养殖食用菌,能吃能卖又能看……尧治河村的石山逐个披上绿装。目前,该村生态恢复率达到96%,森林覆盖率达到95%。
据统计,近年来尧治河村共计投入近20亿元,打造出3个国家4A景区,并建成尧帝神峡、老龙宫、中国磷矿博物馆、太极养生馆、农耕博物馆、国家矿山公园等景点,成为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中国十大最美休闲乡村。
村民平均年收入逾5.5万元
9月9日晚,忙碌一天的陈安梅一边打扫着5间包房,一边对记者说:“只要肯干,就不会穷。”
2012年,土生土长的陈大姐开起全村第一家农家乐梅花山庄,她介绍,今年夏天,尧治河日接待游客量最高超过1万人次,全村1000多间客房“一床难求”。“我家的农家乐每天客满,不得不请来几个临时工帮忙呢!”
旅游带动村民三产发展,70余家农家乐如雨后春笋出现,养生馆、休闲屋、工艺品厂等层出不穷。
村民李敬平挖过矿、修过路,于2016年办起根雕厂,每年营业额都超过百万元。如今他正加大投入,将根雕厂改建为根雕博物馆。
孙开林介绍,2019年,尧治河村总产值48亿元,其中旅游综合收入占比37%,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超过5.5万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