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量子被骗子纠缠

“量子科技”骗局又有新素材了。

近日,一些不法商家在部分农村地区打着量子赋能的旗号,宣称用了他们的机器,可以通过量子技术给农作物种子赋能,从而实现农作物产量增加30%以上、生长周期短、抗病抗旱抗涝,而且所有农作物都适用,五年来没有失败的案例。更离谱的是,连电器、厨具、手机等生活用品的赋能,同样不在话下。

话术越浮夸,效果越拉胯。量子赋能显然又是一例:有的骗局实在不高明,仅凭一块像写字板一样的板子,就敢说是量子能量舱最核心的组成部分,这样的“科技与狠活”,着实侮辱智商;有的“量子赋能营销”,就是在赌概率,本质上还是“广撒网、多敛鱼”的老一套——农作物产量有波动很正常,但只要第二年产量提升,总会有农户信以为真。

说白了,这不是给种子赋能,而是给骗术赋能。伪科学碰到不明真相的农民,或许可以一时得逞,但在懂行的人面前,一戳即穿:权威专家表示,由于应用环境苛刻,量子设备造价极为昂贵等,市场上所谓在农业种子或者日常用品上使用量子技术,根本无法达成。可叹的是,赋能电器、厨具,光是听上去都够离谱的了,工作人员依然宣称“不做坑人的买卖”,如此抽象的“量子力学”,恐怕物理学家普朗克听了,都要反问一句:你礼貌吗?

还有网友戏称:要是骗子们熟悉互联网黑话,是不是又要开展一门新业务——“对齐种子的颗粒度”?

“遇事不决,量子科技。”从量子水到量子化肥,从量子油条到量子面妆,再到量子波动速读……这些年来,量子算是被骗子纠缠上了。无论“万物皆可量子化”如何玩得出神入化,其核心逻辑总是相似的:先是混淆概念、强行关联,再利用部分消费者对高科技的盲目崇拜,击中其内心深处的焦虑,达到获利目的。以这起坑农骗局为例,当下正值春耕农忙之际,如果不及时出手处理,不仅侵犯农民利益,还可能影响农业生产,危害国家粮食安全。

量子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公众的正确认识,不能任由“害群之马”招摇过市,对真正的创新造成“污名化”。对此,监管部门必须主动作为。一方面,要对不法商家露头就打,将背后的利益链连根拔起,形成强有力的震慑。4月22日晚,河南省叶县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称,报道中部分内容涉及叶县夏李乡,已成立联合调查组,期待后续调查顺藤摸瓜、回应关切。另一方面,也要加大相应知识的普及,提升公民的整体科学素养,当越来越多人成为伪科学、伪概念的“绝缘体”,诸如量子骗局之流,也就越来越难以纠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