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古建活化 非遗跨界——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奔赴

新华网苏州4月23日电(记者 吴咏玲)“先用棕擦把墨水均匀地涂抹在刻版上,再将宣纸平铺在上面,手持棕擦来回印刷。”在江苏按察使署旧址里举办的非遗文化体验展上,工作人员正在邀请游客体验桃花坞木版年画的拓印环节。待宣纸揭开,一幅寓意吉祥的年画跃然浮现。

位于苏州市姑苏区道前街32号街坊内的江苏按察使署旧址自明代以来就是官衙重地,民国年间为江苏高等法院。在历时半年的修缮与策划后,江苏按察使署旧址依托现有的官衙建筑形态及空间肌理,嵌入吏部、户部、刑部、工部、礼部、兵部等六部文化元素,串联起木刻版画、昆曲AI换脸、缂丝、苏绣、数字皮影戏等多项非遗体验项目,通过数字化多媒体互动、技艺展示和非遗手工体验等形式,打造出一个沉浸式体验的艺术鉴赏空间。

在展览现场,数字技术的运用为非遗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游客可以在数字丝绸纹样的万花筒内观赏丝绸纹样的变迁,在光影秀中领略盛清时期苏州市井的繁华盛貌,还能通过AI换脸技术获取专属自己的昆曲造型。

“很多家长带着小朋友来参观,在互动体验的过程中,深入感知非遗文化的魅力,起到一个寓教于乐的作用。”场地运营负责人戚大方向记者介绍。

历经岁月洗礼,见证历史变迁,修缮后的按察使署旧址威仪不减,更添一份清幽雅静的端正之美。如今,它承载着新的使命,成为非遗文化与古建筑活化利用相结合的重要载体,也是苏州32号街坊保护更新的一个典型缩影。

32号街坊位于姑苏古城西侧,是古城54个街坊之一,也是苏州横向中轴线上的节点。街坊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现有历史地段2片、历史建筑7处和近300处传统民居大院。2020年被纳入苏州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项目,2022年入选江苏省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项目。

遵循渐进式、微更新、微改造的街坊保护更新路径,32号街坊已有许多古建古宅被植入新功能,得以“活化”利用,成为民居、公共活动空间、酒店民宿以及文化艺术空间等多种形态并存的综合性场所。姑苏内里,新韵迭出,苏州历史文化街区正在书写着新的城市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