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28日电(记者凌纪伟)4月27日,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成果新闻发布会召开。主题日期间,围绕通用人工智能、可信AI、医学AI、6G与AI融合等人工智能产业链重点环节与关键要素,举办多场专题论坛,发布一批重要成果,助推北京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建设。
在医学AI产业融合与发展大会上,发布了2023年医学AI前沿领域成果,推动AI技术与医疗行业融合发展。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原副理事长万遂人表示,“我们发布的成果分别在脑科学领域、胰腺癌筛查、AI模型与人脑相似性研究、超声肿瘤诊疗等方向提出了创新性、前瞻性的研究,并发布于多项国际顶刊,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展示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他介绍说,甲状腺结节超声辅助诊断软件、首款国产单髁关节置换机器人、关节置换手术模拟软件,都已获得国家药监局的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标志着我国医疗AI产品的市场化和商业化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6G创新发展论坛上,嘉宾围绕“6G愿景及技术”“面向6G的网络化协作通感技术发展思考”“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6G核心技术与应用”等热点交流6G与AI融合的有效路径。在成果发布环节,包含6G通感算智融合创新平台的成立仪式,并发布6G超大规模MIMO云化无线网络原型验证系统。
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院副院长金毅敦表示,本次举办6G创新发展论坛,旨在希望业界能共同关注6G与AI的融合发展,抢抓6G科技创新和国际标准及产业的发展机遇,推动6G+AI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实现AI和通信的双向赋能。“在移动通信领域,海淀区汇聚了北京市80%以上的科研和产业资源。我们计划在今年年底,在海淀区等地开通外场的6G试验环境,联合北京地区的产业合作伙伴共同探索6G产业发展路径,协同推动我国核心芯片、器件、仪表、软件等领域的研发和产品迭代,培育和孵化面向6G的新业态与新应用,建立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为北京市6G产业发展打牢基础。”
在今年中关村论坛上,由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打造的通用智能人“通通”入选论坛重大科技成果。在通用人工智能论坛上,工作人员现场交互演示,展示了“通通”所拥有的独特“心智”,以及如何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做出可解释的决策。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先进技术中心副主任陈浩表示,“通通”的亮相为智能体的自主性、可解释性和价值对齐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通”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家居、健康管理、教育培训、娱乐互动等领域,未来可作为通用底座支撑各类垂直应用场景,形成千万个“通用智能人”赋能千行百业。
北京海淀区作为全国研发基础最好、创新能力最强、产品迭代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正在积极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据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海淀区副区长唐超介绍,在人工智能关键要素供给上,海淀区正在积极打造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目前3500P的算力已经部署到位,计划到年底部署10000P算力;数据方面,海淀区正在积极推动北京人工智能模型语料中心建设,现在已经有1100TB高质量数据向大模型企业提供,同时还正在积极推进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