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省媒体看保康 | 大写的“赞”!5月以来,中省媒体高频聚焦保康!

5月以来
保康县新闻外宣工作喜报频传
央视《新闻联播》、央视《新闻直播间》
央视《新闻晚间》、中新社
学习强国、湖北卫视
《湖北日报》等媒体聚焦保康
生动讲好
保康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
精彩故事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央视《新闻联播》

5月12日,央视《新闻联播刊播《各地各部门组织防灾减灾宣教活动 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其中采用了保康县融媒体中心拍摄的消防救援大队消防指战员参加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引江补汉工程(保康段)抗洪抢险实战演练画面。
图片
图片


央视《晚间新闻》

5月11日,央视《晚间新闻》报道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引江补汉(保康段)开展汛期防洪抗旱抢险救援演练。
图片


央视《新闻直播间》

5月2日,央视《新闻直播间》以《昔日矿山变花海 转型发展迎客来》为题,报道了保康六柱垭景区特色旅游项目,人们看演出、赏美景,享受美好的假期。

图片

半月谈

5月2日,半月谈网刊发《湖北保康:政府来搭台 茶农唱好戏》。

图片



中新社

5月9日,中新社刊发通稿《湖北保康:开展劳模宣讲进企业暨万名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

图片


学习强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湖北卫视《湖北新闻》

5月8日,《湖北新闻》报道《湖北文化产业招商引客再发力 现场签约312.37亿元》,其中报道了保康两个文旅综合项目成功签约。

图片
图片

5月10日,《湖北新闻》播出《湖北防汛进行时》,报道了在保康,省内在建的最大水利工程——引江补汉工程5标项目开展防汛抢险应急救援综合实战演练。

图片

5月12日,《湖北新闻》播出《湖北各地开展宣传 提升基层防灾能力》,采用了在保康防灾减灾集中宣传活动现场,消防宣传人员向市民科普消防安全常识的画面。

图片



《湖北日报》

5月13日,《湖北日报》刊发《保康53个村走上茶旅融合发展路》,报道了保康县立足茶叶产业,抢抓全域旅游发展机遇,延伸产业链的经验做法。
图片

详细内容请滑动观看↓

保康53个村走上茶旅融合发展路

图片

4月26日,保康县第五届茶文化旅游节在店垭镇格栏坪村开幕。(保康县委宣传部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宵祎 通讯员 张玮 吕明星

“五一”假期,保康县官山世外茶源格外热闹。“30多间民宿爆满。”负责人秦小丽说。

茶叶是保康县的支柱产业,全县茶叶种植面积19.6万亩。

近年来,随着保神高速和郑渝高铁的开通,保康县抢抓旅游发展机遇,延伸茶产业链,53个村走上茶旅融合发展之路,茶产业年综合产值达18亿元。

偏远茶村蝶变旅游名村

沿呼北高速往南,距G59高速店垭服务区不足1公里的地方,坐落着格栏坪村。

格栏坪村海拔近千米,四面环山。上世纪70年代末,该村开始零散种植茶叶,但种植规模小。

2012年,格栏坪村原党支部书记徐声仕带着村干部、党员和部分群众前往宜昌、恩施等地考察学习。

徐声仕发现,不少村庄建起了茶企,带动产业发展。“取经”后,该村开始调整产业结构,整村推进茶叶规模化种植,并成立合作社、茶业公司,统一茶叶收购、加工、销售。

2015年,该村茶叶规模化种植达4000多亩,90%的农户从事茶产业,村民收入大幅增长。

徐声仕带队前往浙江安吉县考察,看到当地茶文旅融合发展如火如荼,眼前一亮。

“我们村有产业、有历史、有基础,也可以发展茶文旅产业。”2017年,该村成立格栏坪旅游开发公司,投入600多万元美化环境,升级通村旅游公路,修复古民居等,通过开展茶叶采摘、农家乐等项目,带动村民增收。

从2017年起,保康县连续5年在该村举办茶文化旅游节。2020年,格栏坪村获评首批“湖北旅游名村”。2023年,格栏坪村接待游客达5万人次。

兄弟村“入股”共建茶园

5月3日,歇马镇百峰村香炉山茶园碧绿连绵,15座木屋民宿坐落其间。游客或漫步打卡,或在茶园采摘。

“山上空气清新、茶香四溢,心情非常舒畅。”从武汉自驾来此游玩的赵晓说。

香炉山茶园共有800多亩,离国家AAAA级景区九路寨仅10公里,是游客前往该景区的必经之地。

“此前,经常有游客在这里停车,去茶园逛一逛。”村党支部书记吴启伦说,看到这一情景,村里萌生了“茶区变景区、过客变游客”的想法,并做好了初步规划。但一算账,建民宿、体验馆等需要投资两千万元左右,村里没有这么多钱。

“你们没有钱,其他村有钱啊,可以合作一起搞。”镇领导给出建议。

这一想法得到兄弟村的积极响应。2019年,经镇政府牵线搭桥,周边18个村和百峰村共同入股,成立保康县雄观旅游服务有限公司,以香炉山茶园为核心打造茶文旅融合项目,建起了酒店、木屋民宿等。

“建成后,茶园成了热门打卡地。”吴启伦说,茶园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村集体收入约10万元。目前,旅游公司正在开发项目二期,建设10多栋精品民宿和紫砂博览园。

荒山变康养基地

5月2日,漫步在官山世外茶源景区,森林小屋掩映其间。游客在茶园采摘、茶室品茗。

景区负责人秦小丽介绍,过去,这座山上种满了茶叶,后来面积逐渐减少,最终沦为荒山。2014年,在襄阳做生意的她故地重游,看到昔日茶场一派荒芜,深感可惜。

“这里负氧离子含量高,是天然氧吧,重建茶园可以发展旅游。”秦小丽说干就干,请来浙江一家公司做好规划,并成立了湖北官山旅游度假区开发有限公司。

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重建茶园,恢复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带动周边白果园等三个村种茶。同时对老旧房屋进行改造,打造成茶吧、茶工坊等。2019年,公司开始建民宿、茶蒸盐浴、茶博馆等,推进茶旅融合。

“开车两小时直达景区,很方便。”带着一家四口从襄阳市区来此游玩的王仁说。

2021年,该景区被确定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2023年接待游客约10万人次。



湖北卫视《垄上行》

5月10日,湖北卫视《垄上行》报道《襄阳保康:村村联建 走出茶旅融合新路径》。

图片
《农村新报》

5月11日,《农村新报》刊发保康三农新闻《直播田里稻香鱼肥》。

图片

详细内容请滑动观看↓

直播田里稻香鱼肥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肖欣 通讯员 艾德雄 杨韬

立夏过后,气温回升。保康县歇马镇三坪村和瑞达专业合作社稻虾、稻鱼基地内,大型拖拉机来回穿梭。

“今年省农科院把我这里选作实验基地,给了4个品种。土地整好后,全部种上‘直播稻’。”合作社负责人刘厚平说。

刘厚平口中的“直播稻”是指不用育秧苗,直接把种子撒在稻田里,不仅省工、省时、省力,每亩还能减少500元左右的成本。

基地另一边,饲养员来回巡查水面,查看鱼虾长势。

“碎花米经过筛选,拿来喂小龙虾、裸斑鱼、黄鱼和美国鮰鱼,它们可喜欢吃了。”刘厚平的妻子李晓莹介绍,红薯叶、玉米秆、辣椒等时令蔬菜和草叶瓜果也是不错的“开胃小吃”,用这些喂出来的鱼,肉质细腻、鱼汤鲜美。

近年来,保康积极推广稻鱼共作、稻虾共作的绿色发展模式,改良稻田土壤,减少使用化肥农药,保护生态环境。

7年前,40岁的刘厚平拿出300多万元积蓄,创办合作社,在三坪村流转200亩土地,探索稻虾共作、稻鲶共作、稻蟹共作等多生态种养模式。

“这几年,他(丈夫)研究摸索出直播稻技术,附近村民都想聘请他去。”李晓莹说。

在村里的支持下,基地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观光路、产业路延伸到各处;兴建的六七个木亭既是观光亭,也是垂钓园。

合作社有了起色,务工的村民也跟着有了收益。“一年来这收割、打田,能挣个3万多块钱。”三坪村村民孙祖发说。

游客来这里,能赏景、垂钓,还能品尝生态鱼、小龙虾和有机米。“鱼、虾卖20元一斤,有机米卖15元一斤,仍供不应求。”刘厚平高兴地说,去年合作社纯收入有30余万元,今年有望突破40万元。

全媒体记者:张玮

编校:莲花

责编:尚娟

审核:姜雪飞

终审:张良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