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洞河村“奋斗小区”集中安置点
峰峦叠嶂,大山高耸。自西向东的沮河蜿蜒流淌,山间是宽阔的水泥路,河畔是整齐的安置小区……9月9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湖北保康县城50公里外的马良镇扁洞河村,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映入眼帘。
“昔日扁洞河,稀饭顺嘴喝,今日扁洞河,成了香饽饽。”建设银行襄阳分行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尚旭东告诉记者,几年内,这个出了名的“穷山村”成了附近村民羡慕的脱贫示范村。
架桥后
山民搬迁到山下
9月初,山里的枫叶开始红了。51岁的脱贫户陈国荣,在金田园药材种植合作社的广场上,忙着翻晒合欢皮等中药材。“家门口打工,一天能挣120元。”陈国荣自豪地对记者说。几十米外,就是他居住的“奋斗小区”。
“奋斗小区”是扁洞河村的贫困户集中安置点,三排整齐的两层小楼一字排开,安置着山上搬迁下来的贫困户。安置点前,沮河穿村而过,一座新修的钢筋混凝土桥通向对岸的大马路。
以前,连通沮河两岸的是一座摇摇晃晃的吊桥,只能供行人扶着绳索通过。村民散居在界山、石人寨等几座大山上,全村最高海拔1100米,最低海拔460米,村民们仅靠几条羊肠小道通行。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扁洞河村经济基础薄弱,被列入省级重点贫困村。2014年,全村125户423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达87户281人,人均收入不到2400元,贫困发生率高达69%。
如何甩掉“穷帽子”?对于山区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集中安置解决出行难、上学难、就业难、发展难等问题。扶贫路上,保康县统筹打好易地搬迁、安全饮水、产业发展、危房改造四场硬仗,建行驻村工作队争分夺秒抓落实。
2017年,村里开始筹划集中安置点。如果通行还靠吊桥,并不能真正解决出行难问题,配套建一座新桥是最佳方案,资金又成大问题。驻村工作队向上汇报后,建行拿出“真金白银”配套帮扶资金,并联合村两委向县交通局、发改局申报,争取扶贫专项资金整合使用。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沮河上的首座钢筋混凝土桥建起来了,“奋斗小区”安置点也建起来了,贫困户多年来下山夙愿终成现实。
“不花钱就能住新房,吃水难、出行难、看病难、上学难的问题都解决了。”陈国荣称,以前他住的是海拔1000米高山上的土坯房,十天半月下不了一次山,一年到头也没多少收入。
路通了
特色种植产业兴旺
为让特色山区种植业发展起来,畅通“致富路”,建行拿出资金支持新修公路12公里、硬化公路6公里,把泥泞的羊肠小道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
“路不通,产业搞不成。架桥铺路,才能让产业兴旺起来。”居住在另一处集中安置点的脱贫户童国升对记者说,道路设施完善后,他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在山上种植了两亩地白芨、苍术等中药材,农用机动车可以直接把药材拉下山卖给合作社,一年可增收2万元。如今,村里七成以上农户都在山上种植中药材,走上了可持续的脱贫致富路。
扁洞河村终于甩掉“穷帽子”。2017年,扁洞河村易地搬迁64户211人,人均纯收入达1.34万元,实现村出列、户脱贫目标。
建行驻村扶贫工作队坚持“四不摘”,持续帮助巩固脱贫成果。2018年,“奋斗小区”安置点旁,崭新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起来,村民们在宽敞明亮的会议室开会议事,参加药材种植等培训课。老村委会改建成了民俗文化馆,陈列着老旧的犁耙、背篓等生产生活用具,村民也多了一个休闲活动场所。
到目前,建行襄阳分行累计帮扶扁洞河村资金、物资折合人民币100多万元,支持该村完善基础设施。筑巢引凤,面貌一新的扁洞河村吸引来了中药材收购加工企业等市场主体,以及远道而来的观光游客,山村小康路越走越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