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蛙能共生吗?
收益怎么样?
今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
到马良镇紫阳村的稻蛙共作基地里去看看
仲夏时节,一走近紫阳村稻蛙生态养殖基地,便听到此起彼伏的蛙鸣声。养殖户邹涛和饲养员正一头扎在稻田里,伺弄黑斑蛙。
30亩稻田被分割成方形区域,上方、周围有围网,预防鸟类、蛇类侵害,也防止黑斑蛙跳出稻田外。
稻田里,一只只绿色的小“精灵”们蹦蹦跳跳,或隐于水中,或在岸上晒太阳,十分可爱。
这几天是邹涛最忙碌的时候,新一茬黑斑蛙放入稻田才一个多月,昼夜温差大,容易生病。去年秋季投放的黑斑蛙进入育肥期,不能有半点闪失。
“黑斑蛙刚开始上岸时,一亩地有20多万只,到九月份一亩地最少有四五万只,前期黑斑蛙密度大,吃得饲料多,排泄量大,蛙粪能肥田,别看现在水稻幼苗稀得很,再有一个多月封行了,秧苗就能长得又密又壮。”邹涛说。
今年42岁的邹涛,技校毕业后就到外地打拼,十年间掘得人生“第一桶金”。六年前,为了照顾家人,他选择回乡创业,开始种植无公害大米。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网上看到“稻蛙共作”的种养模式,立即产生了兴趣。
一开始没有经验、没有技术,邹涛走了很多弯路。
“头一年养殖过程中青蛙得了病,一天死了很多,其他的蛙不吃食,漂浮着也不动,我连夜开车跑到潜江,找了一个水产老师,详细学习养殖技术。”
稻养蛙,蛙护稻。稻田是青蛙上好的栖息场所,稻秧为青蛙遮荫挡雨,青蛙以虫为食,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青蛙的排泄物又是天然的有机肥,反过来给水稻提供所需的养料。邹涛说,这样种出来的大米更清香,青蛙口感也鲜美。
“稻田不打药、不施化肥,一亩地最少能节约五六百块钱,一亩地虽然只能产五六百斤稻谷,但米比平常卖得贵些,经济效益更高了,一亩地青蛙能卖四五万块钱。”邹涛说。
稻蛙共作管理精细,需要的劳力也多。基地常年有10余人在此务工,用工高峰时20几人,每年支付工人工资五万块钱。
“在这儿务工还可以,捉青蛙、插秧、收割稻谷,一年还能挣两万块钱左右。”村民杨绪婵把家里的农田活儿忙完后,便来到基地打打零工。
现如今,稻子长势不错,200多万只黑斑蛙活蹦乱跳,邹涛对今年的收成充满信心:“稻谷预计能打五六千斤米,赚个5万多块钱,青蛙产量比去年翻了一番,能有80万元销售额。”
全媒体记者:姜雪飞 艾德雄
编校:相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