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余热写春秋 ——记北京林业大学退休第二党支部

他们,两鬓染霜,年华垂暮。平均年龄72.3岁,最大97岁,最小也年过六旬。

他们,烛照人生,桃李满门。虽然退出一线舞台,但初心不改,用大爱书写教育人生,以实际行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他们,是由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领导、机关单位退休干部组成的北京林业大学退休第二党支部,曾三次荣获“北京林业大学先进党组织”;支部书记张爱国带领支部党员响应号召,积极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党员吕焕卿、张清泉、方国良、周伯玲担任常务副主任、副主任的校关工委,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殊荣;党员吕焕卿所带领的“阳光优材”成长导师队伍,被北京市教工委命名为“北京市教育系统老党员先锋队”。

“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在本该安度晚年、尽享天伦的年纪,退休党员常会遇到这样的困难或那样的需求:有的想松口气,享受享受生活;有的退休再“上岗”,照顾孙子;有的上了年纪,腿脚不利索……

“都是情理中事。”北林退休第二党支部书记张爱国说,“可以休息,但不能放任,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

北林退休第二党支部有党员41人,年龄跨度大,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就占总数的四分之一,但每次线上线下参学的党员人数,却总能达到支部党员总人数的80%以上。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2022年支部换届、2023年支部调整,及时把“党性强、威信高、有党务工作经验、乐于奉献、身体较好、相对年轻”的退休党员选拔为支委,建强支部班子,支委做到大事定期开会、小事线上碰头,将履职尽责具体到事、细化到人。

聚焦组织力提升,北林退休第二党支部坚持完善“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各项制度,不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每月10号的支部党员固定学习日,数年如一日,是北林退休第二党支部的优良传统。学前有提醒,安排学习任务体贴关心,不强求不霸蛮;学后有总结,有高度有温度。“身体条件允许的党员都会自觉参加,会议室总是坐得满满当当,大家都积极发言、交流思想,那种党性觉悟令人特别感动。”北林离退休工作处处长盛前丽说。

党员李明珠,患有严重骨质疏松,去年5月,短期内连续骨折两次。年底支部代表去家里看望时,她刚能坐着。张爱国劝她:“身体不好,学习不要太累。”李明珠摆摆手,并用颤抖的手写字,证明自己能行。

还有97岁的党员唐尚菊,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女儿的帮助下坚持完成学习;支委胡建在爱人患病期间,克服困难,坚持到现场参会……

党员张清泉的一句话,道出了退休党员的心声:“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组织给予的温暖和关怀从未消退”

在延安枣园窑洞里,井冈山“挑粮小道”上,九公山烈士陵园中……北林退休第二党支部党员,都留下了足迹。

针对退休党员的特点,北林退休第二党支部依托红色教育资源,精心安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退休党员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氛围。参加活动的党员一致表示:“深刻感受到了组织对我们的关怀”“精神得到彻底洗礼”“将牢记时代赋予的使命,矢志不渝,继续奋斗”。

为进一步增强党员归属感,支部还建立了支委联系工作组负责制,支部按照居住地将党员划分为4个工作小组,由4名委员兼任小组长,确保与每位党员联系不断线。

细观每个小组的联系党员情况表,其中宣传委员常骏的字,最突出醒目——一张A4纸,格里小字密密匝匝,很规整。细看这些字,仿佛能看到一位年迈老人坐在桌前,紧紧地握着笔,一笔一划地写满了这页纸:“廉美珍,2月6日,保持联系,该同志每天坚持看新闻,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很好”“刘开英,5月10日,征求意见,该同志每天在微信群转发正能量消息,身体棒”……字里行间充满真挚朴实的情感和关心关爱的温度。

除了定期联络,更有走访慰问的关怀礼遇,抚慰人心。

2023年1月,身患癌症的党员贾猛虎,在支部代表前来医院慰问时,吐露心声:“希望有人能传承我研究多年的隔音材料技术,我不想把它带进坟墓。”

得知贾猛虎的愿望,张爱国和胡建立刻动员支部力量,联系学校理学院老院长、相关专业老师,多方辗转沟通,对接校外技术人员,商谈技术转让事宜。2月中旬,贾猛虎辞世,临终前,委托妻子向组织表达感恩之情:“我虽已退休,但组织给予的温暖和关怀从未消退!”

“发挥余热,向阳奔跑”

离退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他们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的工作能力,具有独特优势。

“我们支部坚持引导退休党员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在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发挥余热,向阳奔跑。”张爱国说。

发挥政治优势,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

党员郑晓清、周伯玲等积极担任学校特邀党建组织员,助力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党员吕焕卿等指导学生理论社团,开展理论学习和思辨,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党员张清泉等指导学校“青马班”,为学校培养青年骨干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添彩助力。

发挥经验优势,争当青年学子筑梦人——

“和泥烧砖,艰苦创业,苦难永远吓不倒我们!”2023年12月,一场“新老对话”,在“阳光优材·与时代同行 与青年同心”交流会上激情上演。党员张清泉与青年学子分享了自己如何靠勤奋、执著和信念,经受住了组织的一次又一次考验。

“阳光优材”帮扶项目第9期学员何心怡说,“导师不仅帮我们解除困惑,还对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作了具体细致分析和指导。”

“阳光优材”帮扶项目由吕焕卿、张清泉等5名党员于2014年牵头创建,对特困生进行经济资助与思想引领。项目实施10年来,全校共81位离退休党员干部担任导师,帮扶特困生近千名。其中,北林退休第二党支部党员共担任导师25人次,帮扶特困生118名,并探索形成了每学期召开1次贫困学生见面会、组织学生参加1次支部理论学习、带领学生开展1次学习考察的“三个一”帮扶模式,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

“来到北林,我遇到了阳光,我这一生都会阳光。”“阳光优材”帮扶项目第5期学员吉荃,饱含深情地写下了真挚动人的感谢信。

发挥威望优势,投身美丽中国建设——

党员朱金兆连续两届担任老教授协会会长,积极为学校事业、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建言献策;张玉莲、任明茹等多名党员担任社区楼门组长,协助社区开展社会服务保障;朱逸民、高章臣等多名党员组织成立书法活动小组,每年为社区特殊关爱群体写春联、送祝福。

用奉献渲染夕阳红,无疑是银发人生最美的境界。为带动更多党员发光发热,北林退休第二党支部把党员发挥作用情况,作为评选“优秀共产党员”“银龄之星”以及党员民主评议的重要参考。同时,利用微信群、公众号等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向前。”张爱国动情地说。(本报记者 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