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析|“产能过剩”这道伪命题给经济学家整不会了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记者宿亮)近期,欧美经济体频频炒作“产能过剩”概念,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产品滥用301关税复审程序、反补贴调查等保护主义工具,加征关税或威胁加征关税。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中国产业合法权益,也扰乱和扭曲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对于这道政治化、标签化的“产能过剩”伪命题,经济学家不会答、不能答、不屑答。

不会答,因其违反市场运转的实际情况。在市场经济中,当期产能超过当期需求是一种常态,产能要为经济增长打出提前量是企业正常竞争手段。另外,不少企业不仅要竞争本国市场,更要从全球市场出发规划产能。

不能答,因其扭曲理论层面的逻辑关系。在前沿产业中,技术和价格日新月异,应用场景和需求总量也不断发生着巨大变化。与传统的技术进步淘汰落后产能的模式不同,新兴领域的产能提前布局经常会通过“供给创造需求”促进产业整体发展。

不屑答,因其本质上是“反市场”的,是以政治手腕强行干预市场的恶劣做法。所谓“产能过剩”实质是“产能政治”,是部分经济体为了维护其发展优势、遏制新兴国家“弯道超车”的常用伎俩。

6月6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一辆电动汽车在欧盟委员会附近一充电站充电。新华社记者赵丁喆摄

不妨再来看几组数据——

美国苹果公司生产的iPhone手机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占比超过五分之一。2023年和2022年,苹果手机出货量分别约为2.35亿部和2.32亿部。假设用户每两年更换一部新手机,那么苹果手机供给已远超美国3.35亿人人手一部的需求……

美国特斯拉公司出品的电动汽车是当前全球最畅销的汽车品牌之一。2023年,特斯拉公司全球交付电动汽车数量超过181万辆。当年,美国全国新投入使用电动汽车总量约为119万辆。也就是说,美国国内电动汽车消费者的“胃口”消化不了特斯拉一家企业的产能……

美国SpaceX公司在太空发射领域的探索极大降低了人类探索外太空的成本。这家公司去年发射96次,今年计划发射144次,在美国政府财政支持下,通过各种技术创新和大规模发射“把价格打下来”……

如果按照欧美部分政客攻击中国“产能过剩”的逻辑,iPhone手机和特斯拉电动汽车算不算是“过剩产能输出”?SpaceX的发射服务算不算是凭借政府补贴获得优势竞争地位?

欧美政客一定不会正面回答。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企业凭借创新推动技术进步,通过国际分工提升效率,经由国际贸易给人类社会带来价值。包括欧美经济学家在内的全球经济分析人士都认同,不能把这样的企业与“产能过剩”联系起来。因此,欧美部分政客把中国技术创新形成的“新三样”称为“产能过剩”,是极为荒谬的。

4月15日,采购商在第135届广交会上了解新能源汽车。新华社记者卢汉欣摄

“新三样”并非劳动力密集型的落后产能,不少技术和创新都处于全球领先位置。包括中国电动汽车在内的新能源产能,有能力直接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另外,正如每一次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变化一样,新能源产业将给全球带来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和经济指数级增长,激发新发展机遇。

正如国际能源署所说,这些是优质产能,绝非“过剩产能”。如果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那么美国人工智能等产业算不算“产能过剩”?因此,这种逻辑不过是在打压竞争对手、阻碍人类进步。

历史上,美国不止一次以类似“产能过剩”为借口阻碍别国产业发展。上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接连指责日本在纺织、钢铁、彩电、汽车、半导体等领域“过度生产”,强迫日本接受不公平的贸易协定,并“自愿”限制产能。美国通过这种方式维护了本国效率更低企业的利益,阻碍良性竞争带来的技术进步,给当时的日本造成了制造业岗位损失和经济增长降速,影响世界整体经济利益。

6月3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车辆驶过欧盟委员会大楼。新华社记者赵丁喆摄

如果按照美国的逻辑,日本也可以指责美国资本在包括日本的国际市场“收割”他国经济发展成果是金融领域的“产能过剩”。只不过,与美国相比,日本处于政治经济的劣势,敢怒不敢言。因此,“产能过剩”不过是美国凭借经济金融霸权地位在国际贸易中“霸凌”他国的表现。

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现实考量,各国不应动辄对他国优势产业抛出“产能过剩”这种有悖常理和常识的论调,而要基于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合作,共同做大世界经济的“蛋糕”,有效提升全球经济效率和福祉,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