舳舻相会行千里,运河绵亘是扬州。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之际,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江苏省委网信委联合主办的“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扬州启动。来自网信、文博、考古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曲艺界代表、学生代表等中外嘉宾,在美丽的“淮左名都”,走进新唐风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通过情景讲述、音画视频、文艺表达等多种形式,体味绵延的文化根脉、鲜活的生态绿脉、涌动的经济命脉,击新时代之水,让古运河重生。
“通达千里,运化古今”。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人工河,2014年6月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千古流韵,万里通途,大运河尽展新颜。10年来,在沿河沿岸儿女的共同努力下,千年运河与现代气息交融交织,生动地诠释了古今共融的大运河文化魅力,也向世界讲述着中华儿女与河共生、共融、共兴的故事。
保护好大运河文化,擦亮中华文化名片。“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大运河文化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扬州创造性设立运河文化保护缓冲区,高起点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杭州出台《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成为大运河沿线27个遗产城市中第一部运河遗产保护地方性法规……10年来,多地联动共同发力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文化这张中华文化名片愈来愈亮。
传承好大运河文化,千年文脉焕发光彩。“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10年来,古老的大运河文化也正在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地融入现代生活。比如,扬州就致力于运河文化的活态化传承,加快推进运河三湾风景区核心展示园、大运河非遗文化园建设。大型交响组歌《大运河》、歌剧《运之河》、舞剧《千年运河》、美术精品创作《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10年岁月砥砺,一批文化精品从多角度展现运河之美,让千年文脉焕发出新的时代风采。
利用好大运河文化,擘画新的幸福图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仅需要维持保护原貌,也需要做好合理利用。当前,依托大运河发展数字创意、工业设计等文创产业,促进沿线茶叶、黄酒、丝绸等历史经典产业转型升级,文化优势正在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比如,苏州建设“运河十景”勾勒现代版“运河繁华图”,淮安实施大运河“百里画廊”战略引领工程。不断催生新的产业形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古老的大运河文化正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呈现新的幸福图景。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经历五千年沧桑变幻却始终一脉相承,就与数量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密切相关。借助“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多维度讲好致富河、幸福河故事的同时,也有助于赓续大运河文脉、传承大运河深厚的精神内涵。可以肯定,把大运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条经济之河、民生之河、生态之河、文化之河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甄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