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勾勒产业跃迁新图景

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 《经济参考报》6月28日刊发文章《向“数”、向“新”、向“绿” 新职业勾勒产业跃迁新图景》。文章称,一批批新职业的发布反映了社会和市场的前沿需求,也成为观察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跃迁的重要风向标。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拟增加生物工程技术人员、网络主播、云网智能运维员等又一批19个新职业。梳理近五年来发布的多个新职业不难发现,向“数”、向“新”、向“绿”成为我国产业跃迁的新趋势。

  更向“数”:产业数字化走深走实

如今,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正在加快数字化转型。助推产业从“制造”迈向“智造”,一批与此相关的新职业应运而生。

工业互联网是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支撑,“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是2020年2月发布的新职业之一。

“现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很旺盛,我们每半个月或一个月,就要迭代开发新应用和新产品。”李加金是一名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他的工作囊括了网络架构应用设计、智能感知层开发以及硬件集成,从而通过一张工业互联网连接数万终端的上层智慧应用。他告诉记者,让工业企业设备“连得上”、让生产流程“看得清”、让安全管理“防得准”,就是他的职责。近几个月,他辗转于多个省份、驻扎在生产车间,和企业技术管理员、一线工人工作在一起,摸排企业上“云”用“数”过程中的疑惑和困难。

不论是从事大数据采集、清洗、分析、治理、挖掘等技术研究,并加以利用、管理、维护和服务的“数据工程技术人员”,还是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方案实施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的“数字化管理师”,2019年以来公布的这些数字新职业的发展壮大,均映射出我国产业数字化不断走深走实。《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10%。累计建成62家“灯塔工厂”,占全球总数的40%。

“如果将2019年的招聘规模视为1,则到2022年,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的招聘规模升至12.9、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的招聘规模升至5.2、数据库运行管理员的招聘规模升至2.3。”智联招聘副总裁李强表示。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当下的大多数企业而言,数智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发展的必答题。在这一发展趋势下被催生的数字人才,已成为驱动我国产业数字化的中坚力量。

  更向“新”:新技术新产业快速崛起

从“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到“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再到今年拟新增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这些新职业也反映出诸多新技术快速发展,新产业快速崛起。

“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是2021年发布的新职业之一。“‘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直接负责服务机器人的需求反馈、应用与推广,需要同时掌握机器人与信息技术,是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需求人才,这一新职业的涌现也印证了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的态势。”参与《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规范》标准的起草人员之一、云迹科技首席产品官李全印表示,从最初的工业自动化到如今的服务机器人、医疗辅助机器人等,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功能也越来越强大。根据测算,目前中国机器人行业的人才需求有750万,缺口达到300万。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是使用工具、量具、检测仪器及设备,对智能网联汽车及其相关零部件进行功能验证和测试的人员。今年拟新增这一新职业也印证了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加速驶来。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乘用车L2级渗透率达到47.3%,2024年1至5月突破50%。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业务领域的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长32%。从车载软件研发职位下的细分岗位招聘需求看,智能驾驶系统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开发的招聘职位数占比较高,分别为13%、9.8%。

李强表示,新职业往往代表着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发展方向,要求从业者具备持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企业的竞争和发展,也会推动产业进一步创新升级。

  更向“绿”:产业转型绿色引擎强劲

“碳排放管理员”“建筑节能减排咨询师”“综合能源服务员”等都被称为“绿色职业”。一批批“绿色”新职业的出现,体现了“双碳”目标的深入践行,也映射着产业向“绿”发展的变革趋势。

在山西省长治市,建筑节能减排咨询师杨振强正在为某三甲医院的节能减排改造项目提建议。“我建议对外墙进行保温改造、门窗更换以及建设能碳管理平台等降低建筑能耗,预计改造完成后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820吨。”

“建筑节能减排咨询师”正是2022年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18个新职业之一,其工作是利用节能减排技术,对建筑物及其环境等进行测评、调适、改造等。“建筑存量和增量的规模都很大,市场前景广阔,能够为节能减排出一份力,我也觉得无比骄傲。”杨振强说,这一新职业正因产业绿色转型的时机而迸发活力,为建筑行业实现低碳提供了专业支持与创新源泉。

推进产业向“绿”发展,离不开相关人才的支持。业内专家认为,为实现“双碳”目标,中国正加快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因产业转型产生的人才新需求也在持续增加。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需要的“双碳”人才数量在55万至100万左右。未来,预计一批批“绿色”新职业将与“双碳”战略同频共振,激活产业转型的绿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