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全面把握时代潮流,抢抓数字化发展机遇,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关键举措,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既事关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全局,也关系国家经济安全、产业安全、科技安全。只有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打造国家战略性产业力量,才能筑牢实体经济根基,为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最坚实的支撑。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审议通过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立足我国制造业发展实际,突出问题导向,为制造业插上数字化“翅膀”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我国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备,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数字化需求和转型路径存在较大差异。《行动方案》针对制造业企业多样性特点,提出要分行业分领域精准推进。这一要求切中肯綮,有利于最大程度释放数字红利,使不同类型企业获得适合自身条件和发展阶段的数字化“赋能”。
具体而言,复杂制造业要打通数字鸿沟,构建设计、生产、服务的端到端数字闭环;流程制造业要运用数字技术重塑业务流程,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消费品制造业要利用数字手段实现产品个性化定制,更好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元消费需求。
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关键核心技术是制胜法宝。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等“四基”能力薄弱。当前,我国在工业软件、智能传感器等领域还存在短板弱项。《行动方案》把核心技术突破摆在突出位置,提出要集中优势资源在芯片、工业软件等“卡脖子”领域重点发力,加快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同时,《行动方案》强调,要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机制,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这些举措的落地,必将增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
坚实的数字基础设施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快工业互联网、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破除数据壁垒,打通信息孤岛。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深化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构建开放共享、富有弹性的工业互联网生态。要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完善相关标准规范,推动不同系统、平台、终端互联互通,形成国家统一的数字空间。
广大中小微企业是制造业的生力军,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不能“掉队”。《行动方案》针对中小企业数字化短板,提出要完善精准服务体系,在数字化诊断、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要继续强化大企业资源优势,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协同开展数字化改造,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这对于畅通经济微循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具有重要作用。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形成合力。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优化数字化发展环境,完善产业政策和配套措施。企业要强化创新主体责任,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改造,练就过硬的数字化“内功”。产学研各界要携手攻坚,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最后一公里”。金融机构要创新服务模式,加大信贷支持,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源头活水”。
(作者分别系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