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黄金呼唤真监管

有诗云:“始愿与金石,终古保坚贞。”自古以来,金制品就是财富的象征,也寓意着真才实学、忠贞不变,但如今,有关黄金消费的投诉与日俱增。日前,有不少消费者投诉网络平台上所销售的“999足金”产品存在“以假充真”“掺杂掺假”等问题,记者调查后挖出一整条黑色产业链。

涉事商家和主播口中的“999足金”,本应指的是金含量在99.9%以上的金饰产品,也被称为“千足金”。2016年,国家标准《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公布,要求企业在宣传黄金首饰的纯度时不得再出现千足金、万足金称谓,目的是避免个中猫腻侵犯消费者权益。换言之,这本就是违规宣传,是为了炒热气氛,哄骗消费者匆忙下单。更有商家玩心机、耍手段,先推销足金制品来博取关注,而后偷换概念,瞒着消费者推销合金、镀金产品,却通过刷弹幕误导消费者。满屏幕的“抢黄金”“大额补贴”轰炸下,不明就里的消费者很容易中招。

尽管不允许宣传“999足金”,但产品内壁的“AU999”认证却少不得。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为了验明身份,部分镀金、金包银甚至是铜制品也学着搞起了“999号文身”。古法仿制金档口的销售人员直言“有999钢印的更好卖”“顾客有需求就能加”,懂行的顾客自然能辨出真假,但对于首次“淘金”的新手而言则难度陡升。由于检测黄金含量必须将其熔化,其间难免有损耗,成本上也划不来,故而监管部门有必要将关口前移,加强产品防伪监督管理,对浑水摸鱼者重拳出击。

“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如果说在内壁刻上“999”算是“擦边球”,那给产品配上假证书,在生产端就想着如何“销假”,在销售端配合“演出”,则是坏到了根子上。据报道,制假售假的某金银工艺品厂有指定的“合作鉴定机构”,只要给钱什么证书都可以出;也有送真品去检测,拿着证书销假的;直播间的主播们心知肚明,却也不吝话术包装,掩盖产品的关键信息……利益链条环环相扣,受伤的是消费者。

如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一方面,要努力做到线上线下同尺度监管,配合开展专项执法行动,让那些“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主播和商家们无所遁形。另一方面,也要健全网购珠宝质量检测机制,规范信息披露和标签标识,确保质量可追溯,也便于消费者维权。

从“自制假茅台检测为真”到“999足金全是套路”,质量检测饱受质疑,背后的直播间售假疑云值得关注。今年7月份正式生效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明确指出,直播营销平台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只有保障好消费者权益,才能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