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些爱少一些“碍”,让辅助犬走近孤独症患者

最近,央视新闻在网络平台发布了一条关于中国首批孤独症辅助犬服役的视频。视频中孤独症辅助犬工作时遇到的种种问题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

据报道,2023年12月,三只辅助犬哈雷、哈利和伊莉在上海毕业,这是中国第一批孤独症辅助犬。在经过严格的筛选后与训练后,它们分别与三个家庭成功匹配。

在和辅助犬共同生活、训练的日子里,参与的孤独症孩子都发生了一些变化。煊煊对于触觉极其敏感,却从害怕、拒绝狗狗到主动让哈利舔自己的掌心吃东西;一直需要妈妈背着,天生讨厌黑色的果果,在训练的第四天主动为辅助犬献上了吻;总需要背着抱着、很少走路的欣欣,现在却可以自己牵着伊莉走很远的路……

不难看出,孤独症辅助犬能够为孤独症患者带来诸多方面好处。首先,它们为患者提供了情感上的支持以及安全感。孤独症患者往往在情感交流和社交互动方面存在困难,而辅助犬的忠诚陪伴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减轻内心的孤独感和焦虑情绪,从而增强心理上的安全感。

其次,它们能够提高患者的社交技能。在与辅助犬的相处和互动中,患者能够逐渐学会关心、照顾他人,培养责任感和同理心,进而有助于他们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提升社交能力。

再者,辅助犬可以增加患者的身体活动。辅助犬需要定期散步、玩耍,这促使患者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和频率,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

另外还有不可忽视的一点,辅助犬能起到提醒和警示的作用。例如,在患者情绪激动或出现危险行为时,辅助犬可以通过特定的训练动作或叫声来提醒周围的人,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

孤独症辅助犬作为孤独症患者的特殊伙伴和帮手,旨在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安全感和日常生活的辅助。然而,它们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却面临着重重阻碍。

公共场所的准入限制是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尽管相关法规在不断完善,但仍有许多商场、餐厅等场所拒绝孤独症辅助犬进入,这给患者和辅助犬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一些场所管理者对辅助犬的作用和相关法规认识不足,导致患者及其辅助犬被拒之门外,患者的出行和社交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在央视新闻对于煊煊和哈利的记录中,煊煊一家明明持有辅助犬使用证,却仍然被商店经理告知不许带哈利入内。

社会公众的误解和偏见也不容忽视。部分民众对孤独症辅助犬存在恐惧心理,认为它们可能具有攻击性或者不卫生,这种错误的认知使得辅助犬和患者在公共场合遭受异样的目光和排斥。

此外,训练孤独症辅助犬的专业机构相对较少,且费用高昂,这使得许多孤独症患者家庭难以承受,无法为患者配备合适的辅助犬。同时,缺乏统一的认证标准和监管机制,也导致辅助犬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诚如专家所呼吁的,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孤独症辅助犬的了解和接纳,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加大对训练机构的支持和监管,共同为孤独症患者和辅助犬,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友好的社会环境。如此,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孤独症辅助犬一定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为孤独症患者带来更多的帮助和温暖。(陈禹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