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和向基层延伸工作以来,保康县行政审批局聚焦企业群众急难愁盼,坚持基础与载体“两手抓”、内容与形式“两手促”,以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双轮发力为出发点,积极探索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模式、向基层延伸的新路径,着力构建数据运营智能化、应用场景生态化、服务手段无感化、用户体验可视化的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新格局。
整合端口打基础,推进数据运营智能化
近年来,保康县充分利用“全省一张网”优势,横向对接国家、省、市自建业务系统,支撑业务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跨区域协同办理,破解行业系统数据壁垒,实现前后台业务协同,线上线下业务融合,推动依申请事项全部网上办理。由湖北政务服务网统一赋能,实现PC端、移动端、自助端、大厅端“数据同源、标准同一、服务同质”,实现办件信息实时共享、办事申请“一次提交”、办理结果“多端获取”。进一步推进电子证照实时生成、存量转换、全量归集、质量提升,打牢电子证照基础支撑,全县21家单位共计73367张电子证照(不含身份证)归集入库。持续深化证照应用,实现在湖北政务服务网、鄂汇办APP、i襄阳APP、襄阳市综合受理平台、襄阳市自助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等平台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时,办事人“免提交”自动调取电子证照达百余类。
重塑流程抓改革,促进应用场景生态化
实行“无差别综合受理+公安、税务、民政婚登分领域综合受理”的“1+3”极简受理模式,大厅窗口数量从109个精减至27个,窗口压缩比75.2%,综合受理窗口占比96.3%,县级1863项事项全部纳入综合受理窗口受理,累计办件8265件,线上线下好评率100%。积极开展“两个集中”(涉企事项向县级集中、个人事项向镇村集中)改革,将人社、医保、公积金、不动产、社会救助等271项高频事项在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场所推行“全县通办”,建立“横向多部门协同、纵向县乡村联动”的运行机制,全面实现“就近办、家门口办”,“全县通办”达36907件。梳理发布线上“省定标”主题事项53项,“市自建”主题事项75项,创新“一件事”应用场景,实现线上可办主题128项、线下可办主题143项,形成了“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次核查、一并审批”的无缝闭环服务模式。坚持集成化改革,围绕企业登记、工程建设、社会民生等高频业务领域,将若干个业务办理项集成打造为全流程数字化服务场景,企业群众只需做几个简单的选择题,即可快速定位办理事项,完成业务申报。
升级模式树品牌,增进服务手段无感化
紧盯“高效办成一件事”目标,聚焦企业群众办事需求,以“十办”模式(关联事项“集成办”、异地事项“跨域办”、容缺事项“承诺办”、政策服务“免申办”、简易事项“智能办”、特色服务“上门办”、事项下沉“就近办”、全域覆盖“自助办”、假日服务“预约办”、线上线下“帮代办”)擦亮“保好办”政务服务品牌,不断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实现政务服务从“能办”到“快办”“好办”升级。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新技术,推动线上线下申请材料结构化、业务流程标准化、审查规则指标化、数据比对自动化,身份数据“自动现”、历史数据“选择填”、共享数据“系统补”的无感化服务全面铺开。梳理“全程自动办理”“智能辅助申报”“智能辅助审批”“智能办结归档”“批后智能服务”等不同等级、不同分类的事项清单,探索无人工干预、智能化办理的服务模式和标准体系。“智能办”改革已被纳入省营商环境先行区试点,并荣获中国政博会“高效办成一件事技术创新优秀案例奖”。
延伸触角优服务,引进用户体验可视化
充分运用“用户思维”,在县域内推广应用“政务服务数字地图”,汇聚500多项高频事项为企业群众提供服务事项智能检索、大厅网点精准引导、办理攻略实时查看、帮办代办实时在线等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政务服务。在各乡(镇)及人口密集社区全覆盖式投放集成自助服务终端18台,首创自助设备办事指南二维码指引功能,构建“15分钟便民利企服务圈”,打造“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组建志愿服务帮代办团队,构建“智能客服”服务体系,建立“人工+AI”、专家“云坐席”导办、帮办、代办服务,为企业群众提供场景式智能问答和人工在线视频、语音交互帮办代办服务,极大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结合“局长走流程”组织“首席审批事务官”团队深入乡镇、村组,为企业群众开展各类上门服务480余次,现场开展“手把手”操作指导,“一对一”收件受理,“点对点”材料校核。优化“政邮合作”服务模式,实现130个证照批文类事项线下免费邮寄服务,让“邮递跑腿”代替“群众跑路”。截至目前,已累计寄递2184次,为企业群众节省办事成本达43.6万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