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保康县陈家湾村积极发挥具有乡籍的经济能人、社会名流、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乡贤”的引领、示范、协调作用,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探索出了一条乡贤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助推乡村振兴的新途径,实现了荒山变果园、荒滩变企业、荒田变乐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9年,该村实现经济总收入2845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1.63万元。昔日有名的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文明村。2020年1月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森林村庄称号。
红色乡贤强组织
村支书张元龙,在没担任村干部之前是一位建筑老板,长期带领本村村民一起干活挣钱,高峰期他能带300多人打工。张元龙德行好、为人正直,跟着他干事大家都放心。2008年村级换届选举,他被推举为村主任。担任村主任后,他积极为村集体着想,新建村委会,改善办公环境;新修公路5公里,带领100名村民务工,人平增加收入3000元。张元龙同志为老百姓做的事大家都看在心里,2014年他以全票当选村支部书记,他把村当做自己的家,带领村支两委积极发展产业,种石榴园、杨梅、西瓜等,将一片河滩打造成旅游胜地。在张元龙这只红色“头雁”的带动下,村支两委的正气树起来了,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拥护,陈家湾也由昔日有名的“乱”村、“穷”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文明村。本土退休干部、老村干部、经济文化能人等纷纷返乡,涌现了如张元启、郝子雄等一批乐为村民服务、甘为家乡出力的红色乡贤,成为村级治理的中坚力量。
“回归”乡贤强产业
一是邀请资本型人才投资兴业。八斗食品公司老总高忠民,原本无意从事项目投资,只想安安稳稳把食品厂经营好,在详细了解了陈家湾的村庄规划后,他返乡投资300多万建成八斗庄园,发展乡村旅游,由此拉开了陈家湾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骨架。二是吸引技能型人才回乡创业。张元启在基建行业小有成就,村里规划美丽乡村,邀请他出谋划策,帮助村里设计了酒坊、油坊、豆腐坊等特色项目,面对村里缺资金投入的困境,在乡情的感召下,规划者就地变成了“出资人”。三是聘请管理型人才夯实产业。为了让村里的特色种植持续发展,村支两委聘请擅长经营的孟庆武专门管理专业合作社,保证了合作社的有序运转。目前,村里215亩无籽石榴、65亩杨梅、70亩西瓜、20亩精品菜园成为了乡村农家乐的重要支撑。有了返乡乡贤的支撑,陈家湾产业立起来了,建起了特色果园、冷水米加工厂,油坊、酒坊、豆腐坊“三坊”等传统项目活起来了。投资1500多万元,建成了景观坝、石榴园、垂钓园、大舞台,形成了“一心三环八区”美丽乡村新格局,陈家湾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村庄越来越美丽、村民越过越富足。
文化乡贤强阵地
一是运用长者德望,感化带动。王建荣是一位81岁高龄的老人,12年前,他感恩党的好政策,主动参与村庄环境卫生维护,至今,无论晴天下雨街头巷尾仍有他穿梭的身影。他还主动加入了村志愿服务队,成为全村最年长的志愿者。2019年,该村评选王建荣为“清洁卫生标兵”,并让他在村民大会上交流发言。他看待村庄环境像看待自己的一日三餐一样,十几年默默坚守、付出,感动了全村村民,大家纷纷向他学习看齐,发现垃圾都主动清理,在村内形成了全民保洁的良好风气。二是借用村民爱心,扶弱扬善。新冠疫情期间,在该村居住的易迁户朱永艾病故,家中无人理事又举目无亲,村文明风尚志愿服务队得知后,立即组织志愿者10余人前往帮忙消毒、入殓,短短两小时就将亡者安葬。通过这件事,在村民中树立起了互帮互助、扶弱扬善的良好风尚。三是利用艺人才情,增色添彩。胡安清是马良小有名气的婚礼司仪,能说会道、能唱会跳。村里成立文艺宣传队时请她担任领队、帮忙组织,她欣然答应了,水上乐园建成后,又请她负责乐园的营运管理。充当主持、调试设备、播放音乐、维护器材、安全提醒……她跑前跑后,发挥个人专长,帮村里把休闲旅游和文化产业做得风生水起。通过建立健全“乡贤议事”制度,搭建“村民说事”平台,各领域乡贤人士积极参与本地重大决策咨询、村务工作监督等基层社会治理活动,充分发挥乡贤参与村级事务和社会治理中的政策咨询、志愿慈善、矛盾纠纷调解、监督建议、促进乡风文明和乡村振兴等六大功能优势,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为村公共事务、重大民生问题处置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径,开创了村民“自治”的新局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