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燕南飞,今朝“凤”还巢。近年来,保康县发挥政策优势,引导扶持在外地打拼的青年返乡创业,一间间“微工厂”在村庄落地,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到“轻松钱”。
近日,在位于歇马镇的保康县鸿赢刀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员工各司其职、紧密协作,熟练操作加工刀具。该公司主要生产PCB线路板、汽车行业、3C刀具以及机加工等精密刀具。
据企业负责人熊永辉介绍,产品主要销往沿海地区的珠海和深圳等地,2023年,公司年营收额为2000万元左右。
歇马镇庙坪村村民黄德莲自公司开业便在这里工作,既照顾了家中老小,又有了稳定收入。
“我已经在这干了两年半了,工作主要是质检,检验刀具。工资一个月3000左右,能够补贴家用。”黄德莲说。
熊永辉早年在宜昌市一家刀具公司打工。回乡创业后,得知可以申请创业资金扶持,他联系到县人社局,寻求政策帮扶。
“创业至今,我们也享受了一些优惠政策。去年在人社部门的帮助下,申请到了30万元的创业贴息贷款。今年参加了全市创业扶持项目评审,获得了两万元的资金奖励,还有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熊永辉说。
保康县元盛食品有限公司坐落在青山绿水的黄堡镇韩家湾村。成品车间内,包装精美的本地特色农副食品整齐排列,公司负责人张勇正忙着直播带货。
90后青年张勇是土生土长的韩家湾村人,从广州回乡后,依托家乡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开启了他的创业梦。
“2023年开始,我们扩大了种植面积,截至目前,大概有110多亩地,主要种植四季豆、甜苞谷、辣椒,还有菠菜,每年都是供保康市场。”张勇介绍说。
随着规模扩大,蔬菜产量提高,公司亟需建冷库储存。在张勇为资金缺口一筹莫展之际,县人社局帮助他申请到了一笔20万元的创业贴息贷款,建起了存储冷库。
创业7年来,公司整合各类农产品资源,逐步形成了“公司+农场+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运营模式,实现年产值50多万元,为村集体创收3.7万元,带动10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这里有活儿了,我们就来做,春天来采茶,长豆豆了来摘豆豆,平时打扫下卫生,一年挣个四五千块钱。”黄堡镇韩家湾村村民周加容说。
凭借独特的经营理念、出色的业绩以及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带动的贡献,公司今年获评湖北省和襄阳市返乡青年创业示范项目,获得奖励12万元。
“我们计划在2025年把直播带货做起来,让保康的农副产品走出家乡,带动更多的农户就业增收。”张勇表示。
近年来,保康人社等部门持续发挥政策优势,鼓励和扶持返乡创业,截至今年9月底,为7个项目争取到返乡创业扶持资金17万元,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5.5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2亿元,带动3400多人创业就业。
“我们将以资金扶持为重点,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加大创业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让更多返乡青年享受政策红利。同时,积极搭建创业服务平台,为返乡青年提供创业指导、项目对接、市场推广等全方位服务,助力他们创业,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保康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启龙说。
全媒体记者:鲁李友琦
通讯员:陈璐瑶
编校:丽丽
责编:尚娟
审核:姜雪飞
终审:张良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