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登记工作与群众切身权益及国家公共利益紧密相连。保康县委、县政府直面不动产登记领域的历史遗留问题,主动作为,以问题化解推动发展与民生改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日前,在保康县政务服务中心不动产登记窗口,富鑫小区居民的殷自敏领到期盼已久的不动产权证书后激动不已。
“房子已经购买10多年了,一直办不到证,眼看孩子快到入学年龄,需要提供不动产证以便就近入学,心里很着急。现在证办到手了,心里也就踏实了。”殷自敏说。
今年年初,保康县纪委监委调研监督时发现,部分房改房、集资房、自建房因历史遗留问题办证遇阻,群众诉求强烈。
“我们随即将‘三类房’不动产‘办证难’问题作为为民办实事重点,同步建立监督清单,配合县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小组,督促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履职,妥善推进问题化解。”保康县纪委监委第七纪检监察组组长陈晓波说。
群众关注事项,主要领导牵头。在操作过程中,处置小组联合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对全县“三类房”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展开全面排查梳理,深入探究办件流程,将房改房、集资房、经济适用房等历史遗留问题的土地出让与不动产登记纳入“一窗办理”体系,大幅压缩办理时间,精简办件材料。对于情况复杂的小区,采取“一地一策”策略,精准施策攻克堵点难点,着力破解群众“办证难”困境。
“我们组织全县51家机关事业单位对住宅小区、家属院进行全面自查,同步对全县11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进行全面摸排,实现应统尽统、全盘掌握,共排查出问题13宗1158户。”保康县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陆大桥说。
通过全面清查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两证不全、建设项目规划与施工许可缺失、未竣工验收、在建工程抵押导致有房无证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县不动产中心创新服务模式,大力推行上门办、网上办、掌上办,实行非关键材料容缺受理,使历史遗留“问题房”的土地出让和不动产登记“一窗办理”时限缩短至约一小时,办件材料减少三分之二,群众办证费用降低近 4000 元。
县纪检监察机关将监督推动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重要举措,紧盯职能部门作风纪律、服务效能等领域突出问题,不定期深入政务服务大厅,开展“体验式”调研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目前,保康13宗1158户办证难问题全部清零,颁发不动产权证1074本,工作成效位居全省前列。
“我们将继续秉承人民至上理念,不断改进服务措施,进一步加大排查化解力度,把‘三房’登记、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统一登记及大财政体系建设紧密结合,既坚持把办证难的老问题解决好,又同步在完善工作机制上下功夫,综合构筑防护网,做到登记发证无死角,确保群众有‘产’就有‘权’、买房即办证、利益有保障、安居更安心。”保康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工程师王作武说。
全媒体记者:张照 陈泉霖
通讯员:杜鹃 王琴
编校:丽丽
责编:赵硕
审核:秦志鹏
终审:李广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