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数据来源:2020年11月12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
宁波市海曙区财政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向企业了解对中央财政直达资金拨付情况的意见建议。
沙燚杉摄
引子
“获得感,真真切切。”收到1.6万元中央财政直达资金的银行入账短信后,王爱娟舒了一口气。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在浙江宁波经营餐馆的王爱娟一度遇到困难,这笔钱到位后,解了燃眉之急。
2020年4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5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0年财政赤字规模比2019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
据财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特殊转移支付机制是在保持现行财政管理体制不变、地方保障主体责任不变、资金分配权限不变的前提下,按照“中央切块、省级细化、备案同意、快速直达”的原则进行。
今年3月初,财政部调研小组发布的《2020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显示,直达资金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仅用20天时间,就将95%的中央直达资金下达市县基层,省级财政细化下达时间平均只有1周,速度前所未有。”“目前,财政直达资金预算下达已经完成,其中1.56万亿元资金已经投入使用,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有力,效果明显。”
2020年10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总结今年做法,研究建立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以改革的办法提高财政资金效能,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今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扩大范围,将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机制、规模明显大于去年,为市县基层惠企利民提供更加及时有力的财力支持。
对2020年中央财政直达资金的分配、拨付、监管,宁波的相关工作得到财政部等部门肯定推介。据财政部宁波监管局介绍,截至去年8月上旬,宁波已完成中央财政直达资金分配下达。日前,记者走进宁波,探寻中央财政直达资金如何落地见效。
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14万余家企业、44825户困难群众受益,134个项目建设加快启动
夜幕中的宁波棕榈湾食府,大堂宾客满座,后厨灶火正旺,经理王爱娟来回穿梭,点餐、传菜、招呼客人,忙得脚不沾地。从大清早备菜,到晚上送走最后一批客人,对完账的王爱娟难得空闲下来和员工们聊天。
“今年春节生意不错,去年受疫情影响落下的亏空快补回来了。”“在紧要关头,中央财政直达资金帮了我们一把。”……大家的思绪回到了一年前的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棕榈湾食府正月初一起关门闭店,收入损失不小。
去年2月底,棕榈湾食府恢复营业,但客流量一时上不去,资金入不敷出。到7月中旬,企业毛亏50多万元。
就在这时,宁波市海曙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干部张峥主动登门,为王爱娟带来“1.6万元用于补助小微企业的中央财政直达资金即将拨付”的好消息。
“各级各部门都在想办法为中小企业纾困发展保驾护航。”张峥告诉王爱娟。通过海曙区的多方协调,棕榈湾食府获得2个月房租减免,共计6.6万元,同时享受社保缴费和增值税减免优惠,累计金额约15万元。
不久,棕榈湾食府恢复了往日的热闹。“瞧瞧,才下午5点,就有顾客登门了。”王爱娟说,“感谢中央财政直达资金,给我们加了油、添了劲。”
在宁波,中央财政直达资金惠及14万余家小微企业,每家企业获补助1.6万元左右。企业经营者重拾信心,迎来更多“伙伴”——2020年,宁波新增市场主体18.9万户。
朱燕波是宁波市海曙区一家盲人按摩店店主,中央财政直达补助资金也帮助他纾解了困难。
朱燕波开店18年,吃穿用度都靠它。受疫情影响,按摩店去年1月停业,4月恢复营业,但生意一度不好。困难之际,中央财政直达资金送来了“及时雨”。
“我为顾客推拿,半小时收费50元,中央补助4500元,对我来说可不是小钱。”朱燕波说。
在宁波,有44825户困难群众像朱燕波一样,领到了暖心的中央财政直达资金补助。
中央财政直达资金还有力推动了重点项目建设。
春节刚过,海曙区疾控中心扩建工程现场,车辆往来穿梭,工地热火朝天。工程两年前已提上日程,但因资金问题一直未落地。去年6月底,宁波市财政局将中央下拨的抗疫特别国债资金拨到海曙区,疾控中心扩建工程获得2000万元,项目招标、开工随之展开。
39.9亿元国债资金被注入到宁波抗疫、民生等重点工程,全市134个项目建设加快启动。
前些天,宁波市财政局局长姚蓓军走访基层,看到王爱娟、朱燕波的生意恢复了正常,海曙区疾控中心扩建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她会心一笑:“大家半年多的努力值得了。”
全程精细管理,资金精准滴灌
整合13个部门的1200余万条数据,从105万家市场主体中确定补助名单
星期六,宁波市财政局会议室坐满了人。
这一天,是2020年6月13日。姚蓓军刚从财政部开完会返回宁波,一下飞机就马不停蹄来到单位,临时通知开会,随即下达任务:“中央财政直达资金即将下拨基层,重点支持帮扶企业保市场主体、帮扶群众保居民就业以及重大项目建设等。我们得马上行动,尽快做好方案报市政府履行相关审批程序,资金下拨要快、投向要准,过程监管要严,确保中央财政直达资金在‘最后1米’落地见效。”
旋即,所有部门倒排工作,第一时间展开行动。
资金分配,如何尽可能快?作为计划单列市,宁波在财政管理权限上相当于省级。当好“过路财神”,不做“甩手掌柜”,是此次直达机制对省级财政部门提出的明确要求。“中央财政直达资金,市本级一分钱不留,全部下拨。”姚蓓军说。
7天后的6月20日,宁波市财政局预算局获悉:财政部下达宁波的中央财政直达资金分配额度为65.81亿元。
6月28日,宁波市开始接收中央财政直达资金。每当财政部拨来一笔资金,宁波市财政局就立刻按要求下达到各区县(市)。6月30日晚,全国财政系统超1.58万人同时在线,开展直达资金的指标导入、接收、记账、分配下达等工作。
在宁波市财政局紧张制作分配清单的同时,宁波各区县(市)、各条线也在同步制定细化的分配清单。
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处处长徐立敏牵头制定对小微企业的宜补清单。
105万家市场主体,该怎么筛查?借助大数据系统,重点筛查2020年1月至5月的信息。通过整合13个部门的1200余万条数据,徐立敏和同事们组成的工作专班,依照具体条件筛选出两份名单:一份是不补名单,筛选条件为“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小微企业、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小微企业”等;另一份是宜补名单,筛选条件为“纳过税且纳税额同比减少20%以上”或“出口额同比减少20%以上”的企业等。
经过七昼夜连续工作,146408家宜补的小微企业确定了。
上千万条数据并非完全准确,宜补小微企业清单可能存在疏漏,还须实地核查。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基层管理所工作人员全部到一线,逐户开展实地核查,并同步指导企业完成申报。
4天,宁波市完成所有区县核查。原名单中5%的数据得到订正,宜补清单最终形成。
在市场监督管理局整理小微企业、个体户清单的同时,宁波市商务局在同步制作外贸企业宜补清单,民政局在制作困难群众宜补清单,各区县(市)在制作在建项目宜补清单……
此次下拨宁波的中央财政直达资金中,抗疫特别国债所占比重大且与项目建设相挂钩。如何督促这类资金快速“动”起来?宁波市财政局规定:每周向各区县(市)通报直达资金支出进度;拨付不规范的、进度慢的,约谈。
去年7月下旬起,宁波各区县(市)的中央财政直达资金陆续分拨到户。到12月末,宁波市中央财政直达资金完成支出,支出进度位居全国前列。
审计双线核查,监督协同联动
监管贯穿于直达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的各个环节,拟补助名单全部网上公开
监督不留盲区,才能增强直达机制政策效果。
顾皓蕾就是一位中央财政直达资金的监测者。作为宁波市财政国库收付中心工作人员,去年7月起,她值守在中央财政直达资金监控平台前,密切关注着红、黄灯的预警情况。
“黄灯亮!这条数据有问题。”收到提示,顾皓蕾立刻核查。该数据被判定为“疑似违规收款方账户”,顾皓蕾随即与提供数据的宁海县取得联系。线上复核后,工作人员赴企业实地核查、订正、再反馈,顾皓蕾再次核查、登记、备案……至此,黄灯转灭。“根据系统设定,亮灯即留痕,闭环处理好,灯才会灭。”顾皓蕾说,红黄灯监控系统连通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对于直达资金实行从源头到末端的全链条、全过程跟踪。每笔资金的支付时间、支付对象等信息都有记录,确保资金流向明确、账目可查。
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双向发力。去年8月起,宁波市审计局组建了10个审计小组,对中央财政直达资金开展为期5个月的专项审计。与此同时,审计署驻上海特派员办事处、财政部宁波监管局、宁波各区县(市)审计部门和纪委监委也在行动,将监管贯穿于中央财政直达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的各个环节。
审计人员分两组复核分配清单:一组比对线上大数据,另一组负责线下走访。
“线上审计发现,分配表里有85家不宜补助对象”“线下核查发现,宁海现代家居广场的270户实际经营者中,列入拟补名单的仅有33户。”宁海县审计局副局长叶亦利介绍说,通过审计部门线上线下双线核查,分配中的错误被及时修正。
“这家公司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怎么也享受了补助资金?”去年12月2日上午10时,审计署驻上海特派员办事处从宁海县的1万多户宜补企业中发现疑点。宁海县立即查明:7月20日审核这家企业时并未发现问题,中央财政直达资金于4天后拨付;7月22日该企业因故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由于时间差,拨付专班未能发现。随后,企业将中央财政直达资金转回指定账户,此时,距离审计提出整改意见,不足5个小时。
不符合规定的拨付资金,都在整改范围之内。
去年8月初,为解决近郊农村道路年久失修问题,海曙区将一项村级公路改造工程列入中央财政直达资金拨付范围。8月底,审计署驻上海特派员办事处提出审计意见:该项目专项收益偏少,不完全符合有关规定。收到整改意见,海曙区立即将资金调出,重新分配。
据了解,持续5个月的全程审计中,宁波共发现中央财政直达资金分配、管理、使用等方面的问题18个,涉及建设项目13个,促进1.94亿元中央财政直达资金加快使用,收回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补助资金21.4万元。
既要经得起专项审计,也要经得住群众检验。在宁波,所有区县的中央财政直达资金拟补助名单全部网上公开。
叠加效应显现,常态机制渐成
持续提高直达资金管理水平,更好地用在刀刃上、用在紧要处
在中央财政直达资金带动下,宁波对各区县(市)的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也持续跟进,形成了资金叠加的放大效应。
去年第三季度,海曙区财政状况持续好转,在中央财政直达资金的基础上,区级财政为海曙区疾控中心扩建工程拨付了800万元。海曙区还通过压减一般性支出、盘活存量资金等方式加大统筹,按照中央财政直达资金和区财政资金1∶1比例,安排2.6亿元区级资金用于助企纾困。当年,宁波出台了市对区县(市)均衡性转移支付办法,对各区县(市)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达20亿元,力度为历年最大。
“中央财政直达资金‘一竿子插到底’,这根财政杠杆的撬动作用明显。”姚蓓军期望通过持续探索,打造出更多资金“直通车”、财政“高速路”,推动惠企利民力度更大、效果更好。
12月7日,一份标注着“特急”字样的财政部文件送到了姚蓓军案头。文件指出: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减少中间环节,直达基层,效果明显。2021年,国家将精准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扩大直达资金范围……
不久,宁波市财政局的会议室里又坐满了人,与会的有财政干部,审计部门和各区县的有关负责同志。
“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将常态化运行,对我们改进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姚蓓军开了个头,众人畅所欲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智慧财政’系统支撑有力,确保了中央财政直达资金的‘快和准’。”宁波市财政局技术部门有关负责人建议,进一步畅通“智慧财政”系统与直达监控系统的数据交互,为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常态化提供技术保障。
“基建类资金管理工作可进一步细化。”宁波市审计局有关负责人建议,一些基建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按照工程进度安排资金并建立定期对账机制,有助于中央财政直达资金的动态管理。
“事后评估机制有助于科学管理中央财政直达资金。”区县(市)同志表示,以前市财政局分配资金预算时,有区县(市)争取到资金后缺乏统筹,导致年底积压。加强对重大财政政策、重点项目的绩效评价,能尽可能避免这种情况,实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
“今后,更有决心信心让中央财政直达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紧要处。”发言者都表露了类似的心声。
制图:汪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