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十四五” | 以人为核心 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让更多人“留得下”“过得好”

央视网消息:城镇化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从“十三五”提出的推进新型城镇化到“十四五”规划里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那么,未来五年,我国的城镇化如何推进?又将给群众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呢?今天的《数说“十四五”》为您揭晓答案。

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这意味着,在未来5年,平均每年新增的城镇常住人口将超过1000万。

这一次,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虽然没有作具体的数值要求,但落户门槛将迎来实质性降低,城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以下的城市将全面取消落户限制。那么这个数量有多大?

按照2019年年底的人口数据,我国只有上海、北京、重庆等30个城市的城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也就是说,到2025年,绝大多数城市对待外地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的进城落户标准都将一视同仁。即便是这30个大城市,也将继续放宽落户条件、完善积分落户政策。政策在提升“打工人”归属感的同时,也增强了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长期支撑。

把人“留住”是第一步,城市人的生活品质也将不断提升。未来五年,我国将改造21.9万个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并配齐幼儿园、社区医院等综合服务设施。这项涉及近3900万户居民的改造工程,如果按照每家三口人计算,也将至少有1.1亿人受益。

随着城镇化推进,一个个现代化的都市圈将陆续形成。未来五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五个已经相对成熟的城市群将继续优化提升;山东半岛、关中平原等初具雏形的城市群进一步发展壮大;哈尔滨、长春、滇中等城市群将获得大力培育发展。这十九个城市群将形成“两横三纵”的城镇化战略格局,他们以25%的国土面积,承载全国75%以上的城镇人口、贡献80%以上的GDP。

未来五年,城市的发展将更加重视质量,以人的需求为方向,让更多人“留得下”“过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