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阅7:30】曾任《鄂北日报》主编,这位北大英烈是保康人!

主播:元萁,国家一级播音员、襄阳广播电视台资深主持人。 

黄绍谷(1897-1933),字晓峰,号素皇,湖北保康人。192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北平日报》编辑、《鄂北日报》主编、《中央日报》编辑。黄绍谷出生于湖北保康歇马河一个地方绅士之家,少时在家读私塾。1914 年,离开家乡到武汉求学,就读于武昌中华大学附中, 并结识了恽代英、林育南等进步青年,参加了青年进步组织“仁社”。1918年8月,黄绍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进入北大后,经常聆听李大钊、蔡元培等人的演讲,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现代评论》、《共产主义 ABC》等书刊,对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产生了浓厚兴趣。在五四运动中,黄绍谷和同学们纷纷走上街头,发表演讲,散发传单,引起反动势力的注意被逮捕,后经营救获释。自此,黄绍谷更加自觉地投身于青年学生运动,在李大钊等人的帮助引导下,开始走上革命道路。1919 年 10 月,北大成立了校役夜班,黄绍谷担任第一任班主任, 并得到蔡元培校长的赞许。1920 年 1 月,北大学生会又发起成立了平民夜校,为学校周围的平民授课,黄绍谷担任夜校的国文教授会主任兼编书组审查委员。同年 3 月,在李大钊直接领导下,黄绍谷与邓中夏、高君宇、罗章龙、刘仁静等人秘密发起组织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黄绍谷任总干事。他们以北京大学为中心,将热心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革命青年组织起来,广泛开展马列主义学说研究和宣传活动。1920 年 9 月,黄绍谷参与了北京青年团组织的创建工作,是最早的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之一。同年底,被湖北同乡会推举为临时主席,负责筹建组织旅京湖北学生联谊会,并将联谊会打造成了宣传马列主义的新阵地。党的一大后,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为了扩大马列主义教育宣传阵地,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向社会公开。1922 年 2 月,黄绍谷被推举为研究会第一届书记。研究会在黄绍谷、罗章龙等人的领导下, 除研究宣传马列主义学说外,还积极参与革命斗争实践。一方面, 大量吸收产业工人加入研究会,为工人运动的开展培养骨干分子;另一方面,直接派人到唐山、长辛店等地组织工会,发动工人进行罢工斗争。1925 年夏,黄绍谷于北京大学毕业。此时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 他被党组织派往广州,并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尔后又辗转回到北京,先后任《北平日报》编辑、保定军官学校教员。1926 年 2 月, 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中央特别会议,明确提出了出师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黄绍谷积极参加国民革命军,任某师政治部主任。北伐军在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和配合下,很快占领武昌,黄绍谷被派到国民党湖北省党务干部学校担任教员。他针对社会现实, 结合党的斗争形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讲课内容富有战斗性, 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背叛革命,黄绍谷被迫离开武汉。1928 年春,黄绍谷在上海同济大学任英语教授。后返鄂在湖北省立第五中学担任教员。1929 年初,担任《鄂北日报》主编。他以笔作武器, 经常撰写文章,抨击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蒋桂在武汉开战时,他在《鄂北日报》上发表《蒋介石其将死乎》一文,揭露蒋介石罪行,因此遭到通缉,报社也被捣毁、关闭。黄绍谷再次被迫离开湖北,到北京大学当翻译。1930 年秋,黄绍谷离开北平前往上海,后任《中央日报》编辑。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全国各地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1932年8月,原设在沈阳的冯庸大学从日军铁蹄下迁到北平复校开学,经原北大同学、冯庸大学教务长陈国良举荐, 黄绍谷受聘任英文秘书。当日军攻击热河时,黄绍谷毅然从后方的救亡运动走到战斗的前沿,和校长冯庸先生一起组织义勇军,开赴战火纷飞的热河前线。义勇军在热河凌源县五里堡举行了成立仪式, 部队番号为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七军团,黄绍谷被任命为军团秘书兼军法处处长。面对极其艰苦的战斗生活,黄绍谷与义勇军战士们同甘共苦,深受广大官兵的尊敬和爱戴。1933年2月底,日本侵略军占领了热河边境朝阳县,东北抗日联军万福麟的部队被迫撤出阵地,向凌源县转移。3月1日深夜,义勇军第七军团的全体将士在凌源三十家坚守阵地,英勇抗击数倍于己的敌人,掩护其他部队转移。3月 2日凌晨,在战斗中黄绍谷被日军装甲车机关枪射中头部,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6岁。

参考资料:《北大英烈黄绍谷》《凌源党史人物》《保康人物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