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3月23日召开的财税工作座谈会指出,要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力有序做好各项财税工作,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统筹发展和安全,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随着《关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通过,主要收支政策和重点财政工作备受关注。针对2021年财政政策的规划部署,人民网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专家,解读积极财政的内涵与意义。
财政作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政策工具和制度保障。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闫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财政部门要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完善政策、深化改革、加强调控,要以积极财政及可持续之力,助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同时,明确财政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全面激发财政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成就积极财政的可持续发展蓝图。
收入纽带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财力保障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闫坤分析指出,在新发展格局下,需要发挥税收的总量和结构调节作用,在支持国内大循环的基础上,激活国际循环,带动双循环的相互促进。需进一步巩固减税降费成果,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新发展格局夯实经济基础。
同时,闫坤指出,为发挥政府规范举债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积极作用,还需要建立低成本、高绩效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优化政府债务风险定价机制,将风险牢牢锁定在可控范围。
针对财政资源的统筹发展和安全问题,闫坤表示,要着力提升公共资产、资源的配置效率,增强公共资产、资源的收益能力以及应对当期风险和中长期风险的能力。
支出纽带承载新发展格局下财政职能转化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离不开积极财政的支撑作用。
在闫坤看来,为适应新发展格局构建的需要,财政职能也需适时转化。
一是面向国内大循环畅通,支持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及其之间的衔接;二是面向供需循环畅通,支持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供需良性循环;三是面向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联通,为市场主体创造有利的营商环境,特别是支持中小微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财政支出是履行财政职能的载体,财政职能是支出总量和结构安排的依据。如何实现财政职能的顺利转化并保持可持续性?闫坤表示,需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精准支持核心、关键领域,重点推动科技加速发展和消费量质双升,优先将科技和消费作为财政支出的着力点。
制度纽带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保驾护航
积极财政如何持续在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中担当新使命、实现新作为?闫坤表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推进中期财政规划改革。与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有效衔接,为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做出可持续的预算安排,并且进一步提升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强化预算防风险能力。
二是推进财政预算支出标准化。提高预算透明度,实现预算分配公平公正,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提供可靠支撑。
三是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的全口径与全覆盖,以预算绩效管理现代化拓展新发展格局下的财政能力空间。
四是推进财政体制优化。把握新发展格局下财政关系发展新趋势,优化政府间收入划分和转移支付制度。充分认识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对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