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5月19日电 题:“捕风鉴舟勘海汇志”:揭秘中国首个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星座
作者 郭超凯
中国19日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海洋二号D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此举标志着中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迎来三星组网时代。
海洋二号D卫星入轨后,将与在轨运行的海洋二号B卫星和海洋二号C卫星组网,共同构建中国首个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星座,形成全天候、全天时、高频次全球大中尺度的海洋动力环境监测体系。这个卫星星座具备多种功能,卫星设计师们亲切地将其功能概括为“捕风、鉴舟、 勘海、汇志”。
让台风“无处可逃”
随着三星组网时代的到来,中国对全球海洋监测的覆盖能力达80%以上,海洋监测的效率和精度大幅提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将高效服务于中国海洋防灾减灾、海上交通、发展海洋经济等工作。
海洋二号系列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卫星装载微波散射计,可有效用于海面风力的测量,风速测量精度优于2m/s,为台风预报的及时性和精准度提供有力保证。
根据风力等级划分,风速小于2m/s为一级风。换言之,即使海面刮起一级“软风”,也不会逃过海洋二号系列卫星的法眼。自海洋二号系列卫星发射以来,中国近海平均每年20余次的台风均实现精准捕捉,无一漏网。2020年9月海洋二号C星在轨运行后,成功“捕获”19号超强台风“天鹅”,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
海洋二号D星在轨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增强监测和预警能力,为中国沿海城市防灾减灾和全球灾害监测提供重要保障。
让船只“自由航行”
据介绍,海洋二号B星在A星满身“神器”的基础上新增了船舶自动识别和数据收集系统,具备对全球船舶自动识别以及接收、存贮和转发中国近海及其他海域的浮标测量数据的能力。而海洋二号D星的导航系统则全面升级,具备GPS和北斗双模数据接收功能,进一步实现导航能力的自主可控。
海洋二号B、C、D星组网运行后,相当于在太空中织就“天眼”,实现全球海面船只的位置、航向、航速精确勘测,为支持和服务全球海上定位、导航、搜救等提供重要保障。
海洋二号系列卫星还装载了雷达高度计,可以获取有效波高、大洋环流、全球海浪等数据。该设备与校正辐射计配合工作,能够及时获取全球海洋有效波高信息,精度达到0.5米,可以有效监测、预测灾害性海浪,观测精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精确探测推动海洋经济
除了测量有效波高之外,海洋二号系列卫星装载雷达高度计还可以精准地完成全球海面高度的测量。据卫星设计师介绍,海洋二号D星海面高度测量精度优于5cm,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将为全球性气候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自海洋二号系列卫星在轨应用以来,多家渔业公司利用海洋二号卫星数据在远洋渔业上进行推广应用,可燃油节约5%,渔获量提高2-3%,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兴伟公开报告,中国利用海洋光学卫星、结合海洋二号系列卫星数据,可发布大洋渔场的快速预报,当前中国已具备三大洋17个大渔场的预报能力。
全球组网彰显中国力量
海洋二号B星、C星、D星奔跑在不同的轨道上,其组网运行将使全球海洋监测进入“小时级”时代。
海洋二号卫星总设计师张庆君表示,曾经单颗星20多天才能针对全球观测一次,无法满足海上运输、大洋渔场、海洋科考、海上安全等多方面要求。而此次中国构建首个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星座后,全球海洋观测仅需6小时。
此外,三星组网后,海洋二号卫星观测网格间隔将优于100km,满足亚中尺度海洋现象观测的要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3.61亿全球海洋总面积相比,其观测精度相当于足球场上的一张报纸。
海洋二号B、C、D星在太空织起的“中国网”,将为海洋防灾减灾能力、海上交通能力、海洋经济发展等带来几何式增长,为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为人类更好开发、利用、保护、管控海洋提供“中国力量”。(完)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