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新,塑造人文精神

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需要从中华文化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中,赓续属于自己的、具有标识性的人文特质

“长虹飞架接珠江,相照相携同展望……”一曲《一桥飞架伶仃洋》在粤剧艺术博物馆唱响,回荡在广州永庆坊的古建筑群落间。昂扬曲韵中,港珠澳大桥“飞架粤港澳三地,碧海变通途”的雄健风采浮现眼前。

“未识广州,先闻西关”。永庆坊坐落在充满广州西关风情的荔湾区恩宁路,在这里,抬头是斑斓的满洲窗、错落的镬耳墙,低头是悠长的麻石路、青砖的石脚墙。一砖一瓦、一花一木,皆构成城市肌理。在老街上行走,听阿伯打开趟栊门的阵阵撞击声,看骑楼下老西关市民手执葵扇悠然自得,能感受到广府文脉在岭南风物山水中生长。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支持广州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和对外文化交流门户,扩大岭南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以岭南文化为根脉,粤港澳三地唇齿相依、同声同气。

文化血脉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桥梁和纽带。广绣,一针一线绣出绝世风华;粤剧,一腔一调道尽人间百态;醒狮,一招一式彰显精神气质……“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全球微粤曲大赛”等活动,唤醒粤港澳三地共同的文化记忆。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心的底气和自信,赋予大湾区人民深层且持久的力量。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需要从中华文化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中,赓续属于自己的、具有标识性的人文特质。

坚守文化根脉,做好文化传承,才能为城市留下记忆。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永庆坊时指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这一理念融贯三地:“修旧如旧”的永庆坊延续记忆、传承文化,赋予岭南建筑风貌和老城生活新的生命力;位于香港岛湾仔区的蓝屋建筑群,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卓越奖项;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分,郑家大屋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诉说着城市历史……粤港澳三地城市从内到外“活化”历史建筑,延续岭南文脉,维系三地民众共同的文化乡愁。

赓续历史文脉,要承接当代价值。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地缘相接、文化同源,为建设“人文湾区”打下基础。在广州永庆坊、深圳南头古城等地,古朴的窗台楼阁与个性的彩画涂鸦并存,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打造的书店、咖啡馆同在,铺展开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历史与现实交相呼应的画卷。2020年底,《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印发,其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改革创新,传承发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塑造湾区人文精神。发扬岭南文化的创新品格,引领大湾区人民对传统岭南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有助于在文化交融中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坚定文化自信、擦亮文化底色,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筑造粤港澳三地儿女的共同精神家园,就一定能让文化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优势,助力建设生态安全、环境优美、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美丽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