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生猪价格持续大幅下行,均价跌破每斤10元大关,创下新低。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月21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6.29元/公斤,较1月份的46.69元/公斤下降43.69%。
反应在期货市场上,同花顺数据显示,5月以来,生猪期货主力合约2109价格已经下降了12.46%,截至5月21日,收于23890元/吨,期货价格持续下跌,且明显高于现货价格。
5月21日,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波猪价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前期受到猪病的威胁,其次是季节性的消费淡季。短期之内,猪价可能还会保持一个疲软的状态,中期虽然会有所反弹,但是反弹力度和空间均不大。
卓创生猪分析师郭丹丹则对时代周报记者称,猪价在6-8月份会出现阶段性上涨,随着产能释放,之后猪价仍呈现下滑走势。
猪价跌跌不休,消费者们迎来“吃肉自由”的同时,生猪养殖企业却因此面临盈利考验。而近两年来,众多猪企纷纷重金扩张,在生猪价格跌破成本价的当下,则引发了外界对生猪产能会否过剩的新一轮争议。
净利下滑,资产负债率攀高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A股市场猪产业板块24家上市公司中,仅12家实现净利润增长。其中,“猪中茅台”牧原股份(002714.SZ)营业收入虽然保持住了高速增长,同比增加149.72%至201.52亿元,但受猪肉价格下降影响,其净利润增幅只有68.54%,达 6.96亿元。凭借自身优势以量补价,牧原股份在一季度保证了总体收益的持续增长。
郭丹丹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指出,“猪价持续下跌,已经跌破养殖场的心理预期,仔猪育肥持续亏损,猪价逐渐逼近自繁自养成本线。从业者对后市可能会信心不足,出栏积极性提高。后市猪源持续增多,加上防疫成本仍高,以量补价略有风险。”
高调进军养猪板块的新希望(000876.SZ)也在一季度业绩暴雷,在实现营收增长42.15%的前提下,净利润却暴跌91.59%。新希望方面指出,一季度利润情况不理想,核心是猪产业亏损超过6亿元,其中,5.2亿元是筹建公司的相关费用和亏损。对此,新希望方面解释为扩建养猪场的成本过高。
5月21日,新希望股价仍未止住跌势,跌幅近4%。据统计,今年以来,新希望的股价累计跌幅已经达到29.9%。
生猪出栏数在2020年跃居第二的正邦科技(002157.SZ),2021年一季度的营收虽然同比增长78.07%,净利率也免不了翻车,同比下跌76.63%。正邦科技直言,业绩下降的一大原因就是猪价同比大幅下降。按公司给出的同期猪肉价格对比计算,猪肉价格要在35元/公斤以上,才能保持与2020年同期的销售净利率。
一季度业绩的大幅下滑也直接带崩了公司股价。4月14日,正邦科技财报发出次日,其股价跌幅达9.48%,收报13.47元/股,此后始终在14元/股左右徘徊,截至5月21日收盘,报13.56元/股。
昔日“养猪一哥”温氏股份(300498.SZ)如今俨然躺平成了前浪,一季度业绩仍然未改去年颓势,成为生猪养殖企业第一梯队中唯一营利双降的企业,其中,公司营收同比下降3.6%,净利润同比下降71.28%。5月21日,温氏股份报收13.78元/股,总市值878.3亿元。
和业绩、股价的向下不同,时代周报记者发现,生猪养殖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却在逐年攀升,其中以新希望和正邦科技两家尤甚。财报数据显示,新希望今年一季度资产负债率达60.56%,同比增长6.39%;正邦科技的资产负债率更是常年处在高位,一季度数字高达64.09%。
冯永辉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目前生猪养殖企业存在负债率非常高的现象,一方面是这几年遭受了非洲猪瘟的巨大威胁,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失,所以中间会有负债;另一方面则是企业要实现各自的产能扩张计划。
“整个行业转型带来的红利期,对企业的诱惑非常大,上市猪企普遍规划了非常雄伟的产能扩张计划。然而要想实现这种产能扩张计划,企业自己的资金又不够,遭受非洲猪瘟的威胁又这么大,所以它必然会举债。”冯永辉称。
有人收紧步子有人势头不减
“超级猪周期”带来的上涨行情,加上前所未有的利好政策,多家生猪养殖企业自去年开始先后宣布加码生猪养殖,扩大产能。
新希望率先揭起扩张大旗。2020年3月5日,新希望公告宣布,将加大在生猪养殖业务的投资力度,建设10个生猪养殖项目,项目总投资额为43.59亿元。
同年7月,新希望向外界透露,公司计划在未来2-3年,每年以不低于1万-2万人规模继续扩充养猪队伍。两个月后,刘永好又提出“3年内要在湖北投资200亿元,养400万头猪”的目标。
交出的成绩单显示,截至2020年底,新希望已投入运营的种猪场,年产能已超过3000万头,加上建设中、筹建中等的项目,理论可达的最大产能已超过7000万头,相比2018年底实现了两年翻7倍的增长。此外,养猪队伍总人数也已达到5万人,并表示仍将继续扩充。
今年猪肉猪价进入下跌通道的形势,似乎并没有动摇新希望扩大养猪规模的决心。时代周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采访新希望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公司仍按照原来的计划在推进,并没有改变今年原定1600万头的出栏计划。“但公司目前会减少猪仔的外购数量,提升自育占比,努力降低成本。”该人士称。
对于产能扩张叠加猪肉价格下降可能带来的亏损,上述新希望相关人士强调,“我们前期已经投了很多猪场,而且养猪这个事业不是说今年养了明年就不养,我们也有着长期的规划。前两年可能会面临一些亏损,但是从长远来看,未来规模扩大之后,出栏量增加,成本降低,对以后的年份来说可能就会盈利。”
牧原股份在2020年4月也曾公布全国开工建设项目达278个,将新增生猪产能1500万头。且公司多次向外界强调,2020年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快速扩大养殖产能。
不同于新希望的是,面对今年的猪价形势,牧原股份选择了放慢扩张的步子。“我们不可能再像以前猪价那么好的时候一样快速扩张了。”时代周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牧原股份,相关人士解释道。
除了上述企业,温氏股份、正邦科技、天邦股份(002124.SZ)等上市猪企也纷纷加入扩产行列。
不过,在冯永辉看来,目前只有牧原股份的产能计划有可能实现较好的落实,其他企业都存在比较大的难度,关键就在于牧原股份采取的是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
冯永辉继续解释道,“自繁自养的模式具有先天优势。它不需要大量外购仔猪、种猪,所有的都是自己的,成本是可控的,也是最低的,此外也没有太多的疫情风险。所以它的利润是最高的,资产收益率比其他企业都要高。”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牧原股份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2.72%,同期,正邦科技和新希望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0.89%和0.23%。
产能过剩隐忧
高举高打的扩张阵势一度让外界对生猪产能是否会出现过剩产生担忧。
2020年9月,唐人神(002567.SZ)董事长陶一山曾发表言论称,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大养猪企业已发布的在建或将建的养猪项目规模将达20亿头,而中国猪肉消费仅6.5亿头,未来生猪行业会出现产能过剩,或将面临一场灾难。他预测,到2022年,国内肉价跌到4-5元都是完全可能的。
随后,这一观点遭到新希望新任总裁张明贵的反驳,张明贵表示,“从从业者的角度来说是经不起推敲的,猪价一旦跌破20元就跌破了大部分的养殖成本线,扩产的企业和养殖户大部分都会选择观望或者是出清,不可能持续下跌到4元到5元的水平。”
伴随近日猪肉价格跌破成本线,生猪产能会否过剩再度成为争议点。
“这个主要看当前能繁母猪的存栏情况。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我们的母猪产能还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只是接近于正常水平。”冯永辉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按此推算,在今年年底以前应该不会出现全面性的过剩。明年上半年,生猪产能整体最多接近于供需均衡状态,但是明年下半年和后年就很难说,主要看今年产能增长的情况。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增长1.1%,连续19个月增长,同比增长23.0%,相当于2017年年末的97.6%。目前生猪存栏量一直保持在4.16亿头以上,已经基本接近正常年份水平。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正邦科技和新希望2021年的出栏目标分别为5000万头、3000万头、2500万头和2500万头,共计1.3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