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孩政策放开 让想生的年轻人更敢生

三孩政策正式出炉。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针对中国当前的社会现状,人口生育政策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再到三孩的连续调整,无疑是对于人口发展现实的直接回应,也为“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供了一个有针对性的注脚。

三孩政策放开,社会更关注与之配套的支持措施,因为它将直接影响到政策的实施效果。生育率的提升,不只与生育政策相关,更需要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支持、保障体系。在现代社会,影响人们生育意愿的,生育政策只是一个方面,更多的还是社会因素,如高昂的生育养育成本重塑了年轻人的“生育观”,而这些恰恰需要配套的公共服务去精准化解。

因此,这次会议也特别强调,要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健全重大经济社会政策人口影响评估机制。比如,教育成本问题,像幼儿园教育未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要支付的托幼成本就比较高。再比如,女性的生育权利还未能得到足够保障,就业歧视等现象仍客观存在。诸如此类,都影响到社会的生育意愿和生育政策开放释放的红利。

这次会议提出了一揽子的配套政策。如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要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这些都是直面现实所开出的“药方”。这也说明,对于影响人们生育意愿的因素,顶层设计层面是有着科学认知的。

不过,政策的大框架有了,仍考验具体的执行程度。像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的教育引导,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的治理,都是需要长期坚持并且拿捏好分寸的事情,它考验着治理的柔性。而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是一套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政策优化和配合,并且需要建立在对真实的生育成本和负担的准确感知与评估之上。此外,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等,也需要平衡好个人、企业、政府之间的利益分配。可以说,相比三孩政策的放开,配套支持系统能否与时俱进,其实更考验“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的诚意与能力。

要注意的是,从二孩到三孩的生育政策调整,在根本上体现的是一种激励生育的思维,由此,也自然需要在生育政策的执行、生育服务的完善乃至社会观念等方面,及时调整政策规定,形成社会大环境的自洽与兼容。三孩时代来临,公共政策、社会环境、文化舆论等都应该有新的调试,增强生育政策的包容性,真正构建一个生育友好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