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水青山永续增值(生态论苑)

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让绿水青山的“颜值”和“价值”持续增加,我们将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为全世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保护好内蒙古生态环境,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总书记对大兴安岭林场的周义哲代表的发言颔首赞许:“你提到的这个生态总价值,就是绿色GDP的概念,说明生态本身就是价值。这里面不仅有林木本身的价值,还有绿肺效应,更能带来旅游、林下经济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实际上是增值的。”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而且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凸显价值、不断增值,这已经为许多地方的生动实践所证明。

在东北大兴安岭,伐木工从“砍树人”到“看树人”,在绿色林海中过上红火日子。在浙江杭州西溪湿地,过去污水横流、当地人“绕着走”的地方,建设成为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每年接待游客近500万人次。在福建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村里多年前抵住了卖山林的诱惑,如今一幅山水画越画越动人,生态旅游、脐橙种植等产业兴旺,青山绿水成为真正的“无价之宝”……

我们对绿水青山的价值的认识,存在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一些地方和企业没有把保护放在首位,没有让绿水青山增值的远见,只看到了眼前的、局部的一点利益,结果破坏生态、污染环境,整治和恢复的代价极大,算总账其实是寅吃卯粮、得不偿失。例如,北方某地蕴藏丰富的白云岩、紫砂页岩等,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采石场、白灰窑等在这里兴起,高峰时开采企业达到500多家。经过几十年无序开采,大山像被刀劈斧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要求彻底整治。当地干部摇头叹息:“我们已经投入几十亿元开展废弃矿山修复治理,而矿山开采这几十年来的税收,总共也只有几个亿。”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各部门对于必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认识更为清晰,行动更为坚决。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世界经济衰退影响下,我国仍然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以高耗能、高污染来换取经济增长,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天更蓝、水更清的良好生态环境,正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

“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从“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目标,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的远景目标,再到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我国已经明确了减污降碳的时间表、路线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让绿水青山的“颜值”和“价值”持续增加,我们将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为全世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03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