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弘扬兵团精神 争做新时代戍边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青团:讲出兵团味,传承兵团魂
制图:张玉佳
制图:张玉佳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兵团团委充分挖掘兵团红色资源优势,坚持以兵团精神育人、以军垦文化塑人、以红色基因化人,坚持组织化推动,构建兵团、师市、团场、连队四级团组织抓党史学习教育的工作机制,以团支部、少先队中队为基本单位,常态化全覆盖开展主题团队日活动和主题团队课;创新形式载体,开展“我爱我的祖国”兵团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举办“学党史学国史”、经典诵读等活动;组建青年讲师党史宣讲团,教育广大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继承革命传统,不断掀起“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的高潮。
——————————
“百千万”党史大宣讲,面对面讲好党的故事
石河子市军垦第三代青年倪小涵原本不能理解,一个76岁高龄的老人,为什么不好好在家享受退休生活,非要在社区和年轻人一样准时准点上下班?
老人是她的外婆,叫纪素贞,在老街街道十二小区一干就是40多年。去年疫情期间作为巡逻队队长,还带着一大批老年志愿者巡逻在社区的大街小巷。
成为兵团青年讲师党史宣讲团成员后,石河子市第一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倪小涵潜心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新疆地方史和兵团屯垦戍边史,最令她震撼的是兵团第一代“戈壁母亲”。
1954年10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十几万进疆部队就地转业,一手拿镐,一手拿枪,靠手拉肩扛,在戈壁荒滩上新建家园,开创共和国屯垦戍边伟业。垦区开荒初期很多战士就说过:“没有女人安不下心,没有孩子扎不下根。”面对这支“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的英雄部队,王震将军奔走号召,齐鲁大地、湘江两岸近两万名女兵乘上了西行的列车。
山东女兵金茂芳是第三版人民币女拖拉机手的原型,1959年12月,零下45℃的极度严寒中,金茂芳开拖拉机从莫索湾回石河子。路上拖拉机熄火了,她发现是进油管子冻住了,决定用嘴为油管“加热”,刚含住油管子便牢牢粘住,松开时满嘴鲜血,再含,使劲地吸气,再松开……4天4夜才到目的地。
倪小涵的外婆和金茂芳一样,都是第一代“戈壁母亲”,他们亲手把石河子从茫茫荒原建成绿洲明珠。
“我以后会成为第三代‘戈壁母亲’,我想把三代母亲的故事讲给第四代、第五代人听。”每次宣讲,都会有掌声、泪花,倪小涵知道,有人听到心坎儿里了。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委组建“青年讲师党史宣讲团”开展“百千万”党史大宣讲活动,遴选100名青年讲师,深入团场、连队、学校、机关、企业开展不少于1000场次宣讲活动,覆盖数万名兵团青少年,分层分类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
4月30日,兵团团委联合兵团党委宣传部、统战部、兵团教育局、财政局举办“青听党史故事”青年讲师党史示范宣讲,“五四”期间经卫视、互联网转播,在兵团和疆内外引起热烈反响。
兵团团委副书记艾里肯江说,兵团共青团坚持上下协同、发动基层、贴近青少年,以“党史国史”为重点内容,结合兵团屯垦戍边史开展一系列“兵”味十足、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兵团各族青少年在体悟兵团精神中铭记职责使命、坚定跟党决心,争做新时代戍边人。
寻访老军垦,传承兵团魂
和倪小涵一样寻访老军垦的还有青年讲师团成员、十四师党委党校教师杨丽云。
1949年12月,为了解放和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二军五师十五团1800多名官兵奉命从新疆阿克苏出发,日夜兼程15天,徒步横穿“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史无前例地大进军;之后,这批“沙海老兵”脱下军装屯垦戍边,在墨玉县北缘一个叫夏尔德浪的荒漠铸剑为犁,驻守了一辈子。
杨丽云从3年前就开始走访十四师四十七团健在的老兵、遗孀和子女,不断地搜集各地史志、档案资料,她说,“最大的震撼是老兵忠诚奉献的精神,很多故事细节不断地敲打人心,是普通人无法想象的一种精神。”
季玉亭、阎凤英这一对老兵夫妇的故事让杨丽云尤为难忘。
老兵季玉亭得了严重的肺心病,一辈子对组织提了唯一要求,希望住在四十七团团部,看病方便些。但团里当时太困难,季玉亭没能等到这一天。临终前,他对家人交待了3件事:替他向党交最后一笔党费,把欠医院的医药费还了,团里还很困难,不再提任何要求。
1990年,季玉亭被埋在了团里的“三八线”墓地。老伴阎凤英执意搬到墓地旁的一间草笆子房,独自守着丈夫。她把自己和丈夫的旧军帽缝在了一起,感觉跟老伴从未离开过。这一守,就是19年。2009年,团里终于成功动员她搬到团部敬老院居住。临行前一晚,阎凤英在熟睡中离开人世,手里还攥着旧军帽。她永远陪着老伴留在了“三八线”。
杨丽云说,“宣讲兵团精神,就是要从进疆老兵的故事说起,寻找兵团人的根和魂。”
青年讲师团成员、十二师公安局民警达尼尔·艾力肯第一次听“沙海老兵”张远发的故事就被吸引了,两个月来,他已经宣讲了超过30场。
在喀什地区伽师县一所中学,宣讲结束后,一个女孩站起来提问:“老兵走了以后,有没有留什么遗物?”
“老兵留下的遗物就是兵团精神!”达尼尔·艾力肯说。
女孩当场哭了。
让爱国主义教育在青年心中落地生根
“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应该注重苦难教育,还是更应该注重辉煌教育?”“新时代大学生传承兵团精神,学习领悟更重要,还是实践感悟更重要?”
6月11日,由石河子大学团委主办的“我爱我的祖国·博辩青春勇担当 砥砺奋斗建新功”第十届大学生辩论赛现场,妙语连珠、唇枪舌剑。
石河子大学团委书记管欣说,全校以“学英雄、悟初心、知使命”为主题,各团支部运用小品、英雄事迹答辩赛、故事分享会、红歌演唱会、“短诗颂英雄”等青年乐于接受的形式开展主题团日活动近800场次,同时,以“我爱我的祖国·学党史学国史”为主题的团日活动共覆盖团支部1307个,青年学生43577人次,让爱国主义教育进支部、进社团,在青年学生心中落地生根。
第三师四十四团小学开展了“我爱我的祖国·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学生们翻沙丘,越沟壑,走羊肠小道,挺进大漠戈壁,体验红军长征的艰辛与豪迈。第一师阿拉尔市团委联合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每周六定期组织开展“党的故事我来讲——争做红领巾讲解员”实践体验活动,少先队员分享党史小故事。五师双河市团委邀请老军垦深入学校上党史教育团课,九师各级团组织与地方团组织开展“手拉手”共建活动,广大青少年在追寻党的光辉历程中受教育。
据了解,兵团团委结合不同青少年群体特点,对团员、队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组织化动员,以团支部、少先队中队为基本单位,利用团队组织扁平化工作平台,推动活动深入基层、融入日常。
为了提升基层开展活动形式的规范化水平,兵团团委统一制作了“我爱我的祖国”主题团队日(课)和经典诵读活动工作指引5期,配套讲稿及PPT课件19个,自下而上层层举办“我爱我的祖国·坚定信念跟党走”演讲比赛,加强顶层设计,丰富内容供给,紧盯“规定动作”不走样,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汇聚爱国之情、激发报国之志。
截至目前,兵团7842个团支部、4812个少先队中队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40.6万余名青少年参与学习,实现对各领域青少年的全覆盖。
为青年办实事
4月,棉花出苗的关键时期,突如其来的降雪天气让七师一二五团的早播棉田受到严重影响。为了降低损失,一二五团团委组建基层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助力受灾棉农灾后重播,帮助棉农重塑信心。
十一连的青年“两委”成员唐宛林的棉花地也需要重新播种,但他仍然选择加入青年志愿服务队去帮助受灾更严重的职工群众,能为职工减轻一些负担,奉献志愿者的一点力量,他觉得很有意义。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后,兵团各级团委建立团干部挂钩结对帮扶机制,落实“办实事”项目清单销号式管理制度,真心真情为青少年办实事、解难事,全力解决青少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青少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兵团团委积极推动“促进青年全面发展”列入兵团“十四五”规划,并制订了“我为青年办实事”项目清单(见图表),全力解决青少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石河子大学举办第二届“权益金点子大赛”,以项目化形式就学生关注的学校发展问题和学生成长需求进行调研,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先后组织开展校领导、校团委与学生代表见面会,组织校、院、系、班四级权益委员联动开展日常权益服务工作,协调解决学生诉求380余项。
在塔里木大学,信息学院团委学生会社团部与信之源青年志愿者协会电脑小卫士志愿服务队共同开展了“小胡杨·办实事——电脑清灰及系统重装”公益活动,在志愿者巧手下,一台台笔记本电脑焕然一新。机械工程系学生为了解决门响打扰休息及上课专注的问题,给教学楼、宿舍的门上油,让“响门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