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精神” 如何引领上海勇立潮头?

从建党之初的50人,到今日遍布华夏大地的9500余万名中共党员;从上海法租界“权力缝隙”中13名代表秘密召开的中共一大,到建党百年时天安门广场前万众观礼,掌声雷动;从积贫积弱、民生凋敝的“东方睡狮”,到欣欣向荣、平视世界的自信大国……

7月1日,三架警用直升机悬挂党旗,出现在黄浦江上空,吸引了市民和游客驻足仰望,大家为之欢呼雀跃,共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领航的一架EC155型警用直升机下方悬挂着一面6.1×4.3米的党旗,迎风飘扬。1架H155型和1架EC135型直升机作为护航机,在长机后方编队飞行。整个机队呈“品”字型掠过黄浦江上空,马达轰鸣,蔚为壮观。殷立勤 摄

是什么力量造就了中国如此沧海之变?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说。

回望百年,这一精神在历史深处熠熠生辉。上海法租界血管般错综密集的石库门弄堂里,迸发出共产主义革命的火种;森严的外资工厂内,饱受压迫的工人阶级掀起一场场威力强大的工人罢工斗争……鸿蒙初辟中,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就已写入上海的精神密码。

时间齿轮转动,此后百年间,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不断为“建党精神”赋予更为丰厚的内涵。

6月30日晚,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光影秀正式亮相黄浦江,游客齐聚外滩观赏光影秀。殷立勤 摄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承载着勇于担当的格局。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以国内需求为己任,作为老工业基地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制造配套产品,同时发展以纺织业为主的轻工业以满足人民生活生产需求;改革开放后,上海创新合作机制,大胆引进国外设备技术和金融资本,开启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之路。

而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上海再次承担起做中国“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双循环”重要枢纽的使命,中国芯、蓝天梦、创新药、智能造、未来车、数据港六大硬核产业集群深度布局,为中国产业升级绘就清晰蓝图。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昭示着不断破冰的勇气。

1992年,浦东开发开放,如何使其成为上海经济的新增长极,全国改革创新的“破冰船”,是上海面临的一次“大考”。“浦东的开发开放不是给予简单的政策支持,而是通过授予改革创新、跟国际接轨的试水权,鼓励敢闯敢试、率先突破。”浦东新区一位官员如此表示。

仅仅28年,浦东新区成为全国首个GDP破万亿元人民币的市辖区。三十而立之年,浦东新区创造了55个“全国第一”,以全国八千分之一的面积创造了八十分之一的GDP。

时代在迈进,而上海“探路尖兵”的角色从未改变。增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实施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代表中国向世界开放、参与国际竞合,上海仍在不断“破局”。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当日,在上海虹口区恒丰里的弄堂里,邻里街坊们围着电视收看大会直播,共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图为在上海虹口区恒丰里的弄堂里,邻里街坊们围着电视收看大会直播。 张亨伟 摄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也镌刻着“人民为本”的誓言。

1949年,人民解放军接管上海后,为不扰百姓在马路上席地而卧的场景成为这座城市最温暖的底色。而今,“人民的城市”依旧是上海的闪亮名片。

无论是围绕破解“老、小、旧、远”等难题进行的旧区改造和城市更新,还是遍及大街小巷的“早餐工程”、社区“微基建”“家门口公园”;无论是“一网统管”“一网通办”承载的城市数字化精细化管理,还是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各种智能方案;无论是新创的“嵌入式”养老,还是新增的数百所托幼一体园……无不在诠释“人民”之重。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还意味着不忘初心的坚守。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建党精神’是百年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根本,在上海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生动的表现,也有不同的特点,是与时俱进的指导力量。”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熊月之说。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齐卫平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上海,以“建党精神”为源头,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实践中丰富发展起来的各种革命精神则是其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一次又一次再出发。

“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

这是对百年民族奋斗史的真诚剖白,也是与时代同振的九州共鸣。第二个百年大幕方启,上海这一中国共产党“初心始发地”,必将秉持“建党精神”为中国再造发展奇迹,常立世界创新浪潮之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