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中国建设迈上新台阶

今年6月7日,全国公安交管部门出动警力12.1万人次、警车4.3万辆次护航高考,开展各类高考应急救助服务3700余次;多地公安机关同步开展“团圆”行动认亲活动,截至6月21日,“团圆”行动已找回失踪被拐儿童2066名,侦破拐卖儿童积案116起。

截至2020年,全国刑事案件立案总量已连续5年下降,八类主要刑事案件数和查处治安案件数连续6年下降;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全国群众安全感逐年上升,2020年达到98.4%。

一组组数据,生动诠释着“平安中国”的深刻内涵,彰显着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进一步提升。

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依法治国蹄疾步稳,平安中国建设迈上新台阶,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了安定有序的环境。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

前不久,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接到孙女士报警:她在一场申请假冒保健品补贴的骗局中被骗2万余元。海淀分局接警后快速响应,经过缜密侦查,一举打掉以售卖保健品为名进行诈骗的18人犯罪团伙。近年来,海淀分局将刑侦、经侦、治安等业务部门执法办案专业队的优势倾斜到基层派出所,巩固提升打小、打现、打预防的作用,大大提升打击违法犯罪质效。

加强社会面治安防控网、重点行业治安防控网、乡镇和村治安防控网……为有效应对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突出问题,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2015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给广大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不断夯实平安中国的根基。

广州市高标准打造一支1.1万多人的专职化巡逻防控队伍,规划设置多个覆盖全市的“1、3、5分钟”快速处置圈,大力营造24小时见警、管事、巡逻的防控态势;成都市构建了市、区(市)县、街道(乡镇)三级巡逻队伍体系,设立162个治安卡点和8个常设110警务工作站,实现对社会面的网格化布警、“空地一体”巡逻防控……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因地制宜,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将“大脑中枢”与“神经末梢”有效联动,让社会治安防控触角延伸到“最后一公里”,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3年来,全国共打掉涉黑犯罪组织3644个、涉恶犯罪集团11675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3.7万名。今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巩固专项斗争成果的意见》,对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作出安排部署,彰显了扫黑除恶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决心。

健全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筑牢群防群治的人民防线

2019年11月28日,公安部为100个派出所授予“枫桥式派出所”称号。党的十八大以来,“枫桥经验”有了新时代的内涵和发展,各地各部门从乡村“枫桥经验”衍生出城镇社区“枫桥经验”、海上“枫桥经验”、网上“枫桥经验”等,从社会治安领域扩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如今,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健全,“朝阳群众”“西城大妈”等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枫桥经验”的发源地浙江省诸暨市,维护当地治安有了“新警力”——“红枫义警”,这是由当地有志于平安、警务志愿活动的社会公众自愿组成,开展群防群治和辅助性警务活动的自发性社会组织。枫桥派出所所长杨叶峰将其形容为当地警力的“左膀右臂”。他举了一个例子:前不久在一次巡逻中,一名“红枫义警”队员从村民口中得知,有两辆外地牌照的车辆很可疑。“红枫义警”立即向派出所报告,并及时赶往现场。“正是有了他们,我们快速打掉了一个‘碰瓷’团伙。”杨叶峰说。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群众既是最大受益者,又是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各地将党建统领与依靠群众相结合,迸发出强大的行动力、执行力和动员力。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第一时间投入防控一线;广大农村村民、社区群众自发组建“防疫共同体”“义务跑腿队”等,筑牢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线,释放出平安中国建设的巨大效能。

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提升

2020年汛期,我国区域性暴雨洪涝重于常年,但全国大江大河主要堤防、重点地区防洪工程未发生重大险情,全国紧急转移安置人次较近5年同期均值上升47.3%,为近年来最多,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逐渐完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提升。如今防汛救灾各部门各司其职,各显所长,形成合力,比如气象部门紧盯“雨什么时候下、往哪里下”,水利部门研判“水往哪里流、怎么调节”,自然资源部门监测“土往哪里滑、地质灾害风险在哪里”,应急管理部门负责“人往哪里转移、如何确保安全”,形成了各部门、各队伍统分结合、握指成拳的巨大合力。

应急管理部成立以来,新组建地震灾害救援队伍461支,地质、山岳、水域等救援队伍27支;加快辅助力量建设,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发展迅速,目前已备案1775支、62万余人;加快协同能力建设,有序推进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和应急指挥平台体系、国家航空救援体系建设,确保各类应急队伍统一调度、统一行动、统一保障。

作为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自2018年11月组建成立后,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着眼“大应急”体系建设,构建起畅通高效的应急指挥机制,在洪涝、台风、堰塞湖和森林火灾等一系列灾害防范应对中,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重大风险。

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安全工作按照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今年4月15日是我国第六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当天一大早,各类关于国家安全相关知识的新闻专题、宣传视频就纷纷登上各大媒体平台的显眼位置,掀起了宣传教育的热潮。“通过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让我深刻意识到,国家安全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需要我们共同维护。”湖南省长沙市民李先生说。

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宗旨,人民群众是维护国家安全最为可靠的力量源泉。每年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各地各部门举办一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和能力,共筑国家安全防线。

2015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施行,作为国家安全领域的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法律,其对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等领域的国家安全任务进行了明确,也为制定相关配套法律法规预留空间。与此同时,国防交通法、网络安全法、国家情报法、核安全法等一系列国家安全配套法律相继出台,搭建起国家安全法制体系的“四梁八柱”,国家安全法治化水平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