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练字,远远不够

有一笔好字,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让人刮目相看,而且在各大考试里也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留下好感。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书法是一门艺术,它结合了汉字和中国独特的审美情趣,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也有人疑惑,现在已经是电子化时代,需要手写的场景越来越少,写好字、练书法是否还有必要?

2013年,教育部出台《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落实“书法进课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2015年,教育部开始试点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规定“书法特长生加10分”;今年5月,教育部成立中国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深化中国书法教育改革,进一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中国书法进校园、进课堂。可见,书法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那么,在当下,书法教育承载了怎样的功能?学校里的书法教育又当如何开展呢?记者采访相关专家,为读者答疑解惑。

1.通过书法课打开通往传统文化的一扇门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新街镇中心小学的师生们正在观摩市县里的书法家挥毫泼墨,听他们讲解书法知识和书写技能。漂亮的毛笔字更加激发了学生杨雄涛的学习热情:“今天听了老师讲课,我对毛笔字有了很多的感受,比如说刚才老师教我写的一个人字,老师教我怎么顿笔,怎样突笔,怎样用它的结构来突出它的美。”

新街镇中心小学校长季清鸿说:“接下来我们要开好书法课,努力办好兴趣班,让每一位孩子都写方方正正的中国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北京师范大学启功学院副院长于乐认为,汉字书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作为中国人,要会写中国字,还要写好中国字,要传承好以汉字书法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基因。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与键盘接触的时间逐渐增多,拿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提笔忘字成了常态。有些人便以为书法不重要了,没有必要花功夫练字,不少青少年的字甚至缺乏基本的间架结构。

“加上今日之手机、电脑的普及,更使人们远离书写,于是这种失却来得那么快,那么迅猛,其表现最明显的特征是当代读书人书写汉字之差是历史上未曾有过的。”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黄惇曾撰文指出当下书写的“失却”,他认为,“中小学书法教育,并不是孤立的书写教育问题。我们要把以前失却的书法教育传统找回来,就必须把失却这一传统的相关汉字教育传统也找回来。

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书法教育不仅是让学生会写字、写好字,更承载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弘扬汉字传统文化更要从青少年抓起。

于乐认为,开展书法教育,首要目标是写好字,但绝不仅仅只是提升技法水平,还和中华传统文化相关。“书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被引入课堂,除了提升学生的书写水平外,还可以由此拓展对传统文化更为广泛而深入的学习。因为书法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与古典文学、文字学、史学等学科,与传统的国画、音乐、舞蹈等艺术以及‘阴阳’‘和而不同’的美学、哲学等传统文化思想都密切相关,所以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程,不仅是要写好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通过书法这门课程,打开通往传统文化的一扇门,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并且,“练习书法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专注力,锻炼学生的毅力,有效调节学生情绪的稳定,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总之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于乐说。

2.书法教育的师资和理论研究仍然缺乏

随手在购物网站和社交网站上以“练字”“书法”“字帖”等关键词搜索,映入眼帘的是“30天练字速成”“21天楷书速成”等字样,无论是销量还是关注度均不低。

“现在,确实有许多教育讲究速成、讲究‘立竿见影’,很多书法教育都在宣传‘多少天就能练好字’‘多少天就能通过考级’,都是迎合了许多学生和家长急功近利的心态,他们所宣传的目标根本不可能在短期达到,所以我们要认清书法学习和进步的本质,要调整好自己的学习心态。”于乐对此现象很无奈。

“首先要明白学好书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抱着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去学习肯定是没有什么收获的。书法作为一个艺术和技术的结合体是非常难的,技术层面就要千锤百炼,艺术层面就更复杂了。任何一个在书法上有成就有造诣的书法家,无不是经过了长期的学习和勤奋的练习才能达到的,这是一个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一定要认清楚。”于乐说。

于乐发现,近些年,全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书法专业,从本科、硕士到博士,据统计有上百所高校,大学书法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书法课正式进入中小学课堂后,按照相关要求,小学生三到六年级每周要上一节书法课。不过于乐也注意到,“缺乏师资,开课不足,没有统一的教材,是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最主要问题。”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县实验小学作为一个安置易地搬迁学生的学校,很多孩子写字问题不少。于是学校专门设立国学教室,针对三到六年级学生开设国学课、书法课,配备一位“写字很好”的老师。除了书法课外,为了应对书法老师缺乏的问题,学校采取先给语文课老师培训,再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写字难题的方法。

从书法教育上来看,于乐发现,“书法课作为一门新开设的课程,一方面,有关中小学书法教学的理论研究还很缺乏,有很多空白,比如关于‘中小学书法课堂教学案例’方面的,或者成系统的针对书法教师用书的理论研究著作在社会上基本很难看到;另一方面,老师们普遍缺乏教学经验和专业技法能力,许多书法老师并不是科班出身,由美术、语文等课程的老师兼任,相关的师资培训也很少。所以限于老师们的自身水平,再加上业务提升渠道很有限,中小学书法课的教学质量普遍不高。”

3.书法教育不能只关注书写技法

“学书法就是练字”,这是不少学生甚至家长的看法。因为在有的学校开设的书法课上,教师只是进行简单的识字教学,强调该如何写好每个汉字,并未重视书法课在小学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于乐认为,书法教育不应只关注书法技法,只是练字是远远不够的。“汉字书写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实用书写阶段;一个是书法艺术阶段。二者是递进关系,要先达到第一个阶段,下一步才有可能达到第二个阶段。在实用书写阶段,能够表现出汉字的平正、匀称、平行、对称、舒展等基本审美要求即可;而在书法艺术阶段,要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强调艺术变化、艺术个性,这种艺术性和艺术变化在汉字中的表现是非常复杂的。以结体来看,就可以表现为平行、相对、相聚、渐变、呼应等关系,可以表现为长短、疏密、虚实、曲直、开合、方圆等变化,还包括笔画替换、增笔减笔、行书楷化、构件移位等文字学方面的内容。此外还有笔法、章法等更多艺术上的要求。通过这些汉字美感教育的讲解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果只是围绕专业化的技法训练进行教学,就会迷失方向,课堂教学就是练字,各种技法训练不仅难以达到,而且会枯燥无味,同时也失去了进一步实施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可能性。”

深圳市宝安区上屋小学就坚持“积淀文化、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全方位地构建了一套书法协同课程:运用“常规课堂”“午间课堂”“延时课堂”“社团训练”“专家课堂”5块阵地,将“讲授课”“练习课”“活动课”与“培训课”4种课型有机结合,有效融合校内外资源,多维度作用于学生书写习惯与习字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教学相长。

那么,书法课应该如何教,如何有效地开展书法教学,于乐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书法技法教学的同时重视讲解书法文化,比如在讲到某位书法家的时候,除了其书法艺术以外,还可以讲讲生平事迹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这样就会使内容变得立体而生动,在提升学习兴趣的同时加强对书法进行全方位的认识。

第二,书法有着诗歌的韵律和气象,有着音乐的节奏快慢和轻重起伏,有着舞蹈的形体姿态与组合变化,书法与诸多传统艺术都有着共同的内在逻辑和法度要求。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怀素的《自叙帖》、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等都是古典文学名篇。书法艺术还常常与传统国画结合在一起,其中所表现出的生命、关系、变化与和谐之美,所表现出的风骨、神采、气韵和意境都体现出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作为文字的载体,书法刻于碑石,见于古代诸多的器物。直到今日,每逢过年,人们还是有用毛笔书写福字、书写春联的传统习俗。所以,在书法教学时,可以将书法与上述的方方面面结合起来进行讲解,让学生感受到丰富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在中小学书法教学中,不应只讲单个字如何练习,如果能结合文字本身的意义进行讲解,让学生在理解这个字、这个词或这个成语内涵的基础上,再进行技法训练,那么学生对这个字、词或成语就有了更多文化上的理解和情感上的共鸣,练习起来也必将会事半功倍。比如,可以练习一些成语典故,如“丙吉问牛”“疏广挥金”“季札挂剑”等一些有内涵、有新意的内容。这些内容在中小学课本中并不常见,但都是出自古代经典著作中的典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如果在教学中可以先讲故事后练字,再结合一些古代相关的艺术品进行讲解,将书法课与语文课、历史课、思想品德课以及其他艺术方面的课程联系起来打通来讲,实现多维度、情境式的教学模式和体验,就会增强学习趣味,激发学习热情,不仅会促进学生对于书法课的学习,而且对其他学科也会有帮助,可以提升综合素养,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练字的同时能够学习到更多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于乐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