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黄岩全域共富路:“家门口”就业背后幸福多

浙江台州黄岩一处“小橘灯”暖心工坊 邵燕飞 摄

中新网台州7月15日电(记者 邵燕飞)“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对我们老年人来说,真的很幸福!”今年70岁的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宁溪镇五部村村民陈阿姨没想到,如今的生活大变样,她这个在家务农的老人能够在村里开办的“小橘灯”暖心工坊上班赚钱,处理菜花梗也能每天收入六七十元。

浙江台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民富程度高。然而放眼台州全域,地处长潭水库水源地保护区的黄岩西部山区7个乡镇、11万户籍人口,一直受饮用水源地保护与地理条件限制,经济发展缓慢。

橘光广场 邵燕飞 摄

区域间的发展沟壑该如何消弭?“十四五”开局之年,黄岩对标“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使命,率先实施全域协作推进共同富裕工作,撬动全域资源,不断缩小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差距。

中新网记者14日踏访地处长潭水库水源地保护区上游的“全国文明村镇”宁溪镇五部村,当地“无中生有”建立起的“小橘灯”暖心工坊、“小橘灯”社区、小橘屋等频频受到当地村民点赞。

“这里的村民没有太多就业增收渠道,生活水平很难提高,于是我们就在思考引进工坊、车间等劳动密集型的手工加工业来增加村民收入。”宁溪镇党委书记胡鸥说,“小橘灯”暖心工坊便应运而生。

台州黄岩宁溪镇五部村橘光乡村服务中心 邵燕飞 摄

削菜花、剁菜梗、装袋……走进“小橘灯”暖心工坊,数十名村民们正忙得不亦乐乎。

“自从有了‘小橘灯’暖心工坊,不少村民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也减轻了家庭的生活负担。”宁溪镇五部村党支部书记陈仓军说,“小橘灯”暖心工坊解决了村民尤其是老年人在村里就业难、增收渠道少的问题,“村民就近挣钱,既自由又能顾家。同样也培养了一些低收入农户依靠劳动致富,改善生活条件。”

伴随黄岩“东厂西扩”行动,越来越多企业将部分需要手工加工的生产环节挪到了黄岩西部山区。“小橘灯”暖心工坊管理人员张杏飞从原加工点来到五部村的加工点,负责指导村民做工以及把关产品质量。她告诉记者,能有这样的就业渠道,村民们的积极性都很高。

事实上,“小橘灯”暖心工坊也为企业解决了部分用工问题。台州市晨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洪鸣说,菜花加工在清洗、消毒、烹饪、包装等环节都可实现机械化操作,但是切削仍然需要人工加工,“这样正好能够对接上西部山区农村闲余的劳动力,对村民稍加指导,他们很快就能熟练上手。”

台州黄岩宁溪镇五部村党群服务中心 邵燕飞 摄

据了解,黄岩通过建立村企互赢的“小橘灯”暖心工坊,已引导该区企业、合作社、农业基地、加工作坊等52家劳动密集型市场主体下沉,与54个村达成合作,建成54个“小橘灯”暖心工厂和工坊车间,吸纳900多名当地民众就地就业(其中低收入农户215人),平均每年可帮就业民众人均增收1万元。

胡鸥介绍,宁溪镇将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建立以工哺农、村企互赢的“小橘灯”产业扶持体系,将继续加强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劳务对接,吸纳贫困边缘人员和乡村留守人群就地就业,实现送项目到村、送岗位到户、送技能到人。

在橘乡黄岩,与“小橘灯”暖心工坊一起打响共同富裕“橘”品牌的还有“小橘屋”,这是当地解决困难民众“住房难”问题的一项兜底举措。

“我家原来是危房,刮台风的时候塌了。现在政府把房子建好,让我住在这里,我感觉特别满意。”宁溪镇五部村村民陈开仁说,他的“新家”位于五部村“小橘屋”二楼,配有卫生间、电视、沙发、衣柜等,拎包就能入住,并有公共厨房能提供一日三餐。“我还负责‘小橘屋’的保洁工作,能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

“‘小橘屋’的入住对象主要是村里低收入农户中的无房户和危旧房户、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民众及其他住房困难民众。”陈仓军说,“小橘屋”能很好地解决这些群体“住房难”问题,让他们“有得住、住得好、能安家”,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不掉队”。

据悉,黄岩正开展住房共建行动,鼓励村集体通过规划新建、盘活流转等方式建设乡村“小橘屋”,计划在年底前实现297个行政村“小橘屋”全覆盖,让困难民众实现“安居梦”化作现实。

不仅如此,陈仓军介绍道,五部村还整合社区医生、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乡村公交、快递等便民配套项目,将“小橘屋”打造成村民家门口的康养中心和乡村公共服务中心,为村民提供好“最后一公里”的服务。

“手拉手”东西协作,“点对点”强村帮带,“面对面”政企帮扶……奔跑在共同富裕道路上,黄岩正以实施“产业西进”,扩增就业资源保民生;探索“飞地经济”,激活项目资源增民利;发展“融合产业”,打通消费资源促民富等“组合拳”,持续推动共同富裕见真招实效。

从黄岩的探索实践放大到整个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颇具启示意义。

浙江提出到2035年,高质量发展要取得更大成就,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率先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