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东阳市花园村党委书记邵钦祥 王红江 摄
中新网金华7月16日电(记者 胡丰盛)“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一家富不算富,家家富才算富!”7月15日,浙江省东阳市花园村党委书记邵钦祥在接受中央媒体“共同富裕示范区”采访团采访时,阐释着自己对于共同富裕的理解。
邵钦祥是这么说的,也这样带领花园村走过了几十年。
1978年,花园村村民年人均收入仅为87元;2020年底,1.4万名花园村民人均年收达到14.2万元。
花园红木交易市场 王红江 摄
花园村逆袭的密码:产业富民
“想要走向共同富裕,产业是基础。”邵钦祥说,改革开放前,花园村还是个穷乡僻壤,缺水少地。
“村名花园不长花,草棚泥房穷人家。种田交租难糊口,担盐捉鱼度生涯”这首民谣是彼时花园村的真实写照。用什么路子才能摆脱贫穷落后?邵钦祥选择了工业强村之路。1981年,他筹资1500元办起了家庭作坊蜡烛厂,同年10月创办第一家工厂——花园服装厂,从工业中寻到了经济源泉,并一路成长为产业多元化的花园集团。
花园集团是花园村的工业主体,以工业反哺农业、农村、农民,为花园村各项事业的进步提供了资金保障。2020年,花园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20亿元,利税13亿元。
花园村民邵清君是花园村“蝶变”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20世纪90年代,花园村的产业不断壮大,吸引他返乡就业。也正是那时候起,花园村所在的南马镇,逐渐集聚起木线条加工业,后来发展为花园村的富民产业——红木家具产业。如今,邵清君已经从“打工仔”变老板,经营着一家红木家具厂,拥有近百名员工。他说,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工人,月工资最高可达万元。
“花园村红木家具产业很齐全,既有原木市场、生产企业,也有配套中心、物流中心,我们把店开在这里,就是拥有了向全国各地消费者展示产品的窗口。”卓木王红木负责人杜承三是花园红木家具市场的第一批经营户,他说,花园红木产业能快速发展到现在的规模,与花园村“先富带后富”的理念与实践密切相关,村里每年都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举办红木文化节。他希望“花园红木”这张金名片能够更加光鲜亮丽,让红木这个富民产业一直“红”下去。
榫卯组装 许少峰 摄
花园村的特色:先富带后富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背景下,秉持“先富帮后富,强村帮弱村”的花园村共富实践,吸引了来自社会的目光。
2004年以来,富裕起来的花园村通过两次“一并九”,将村区域面积由0.99平方公里扩大到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6.5万人。
“我们可以每人每月领到25斤大米、2斤食用油、2斤鸡蛋、2斤猪肉,还有建房补贴、数字电视收视费、电话月租费等30多项福利。”2017年并入花园村的渼陂下小区村民李霞是“并村”的受益者,她说,两次并村,花园百姓幸福感满满,众多福利让村民过上了城里人都羡慕的生活。
每天傍晚,花园村人声鼎沸,大家或徜徉在店铺林立的商业街上,或漫步在风景优美的吉祥湖畔。只要不下雨,花园村村民陈会庆都会去吉祥湖畔唱戏、跳舞。“吉祥湖每天晚上都很热闹,有健身锻炼,有看音乐喷泉,也有喂鱼的。”陈会庆说,这就是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场景,他说,村里还有自己的艺术团,每年都要举办村晚,平时,艺术团导演还会教老百姓编排节目。
城在村中,村在城里,如今的花园村,名字里有个“村”,看上去更像一座城。这里双向四车道的主干道四通八达,红绿灯闪烁;人们足不出村,便可以到商场购物,到电影院看大片,到游乐园坐摩天轮。为了满足村民需求,这里还办起了全国最大的村级医院花园田氏医院、浙江师范大学附属花园外国语学校、中国农村博物馆、剧院、图书馆和游乐园等等配套设施,强烈的自豪感,洋溢在花园人脸上。
“现在的花园村少有所养,老有所依,家家住新房,人人有保障,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邵钦祥说,从小打小闹的乡镇企业,到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花园村为打造全面小康的现代化农村提供了鲜活样本,走出了一条“以工强村、以商兴村、以游美村”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花园之路,形成了新时代乡村与城市耦合发展的先发优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