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改教中小学,未必是大材小用

日前,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局公示该区2021年公开招聘教师岗位博士研究生拟聘用人员(第一批),两位拥有副教授职称人员引发关注。同时,深圳中学也有三名高校老师“下嫁”任职。

继清北毕业生、博士生执教中小学现象出现后,近年来陆续有不少大学教师也跳槽到中小学。大学教师到中小学就职,被不少人认为是降维就业,甚至是“大材小用”,这种看法值得商榷。

《师说》有言,“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历史上,别说大学教授,国家级大师教中小学的也不在少数。历史学家钱穆就从小学一直教到大学,美学家朱光潜教过中学也教过小学。

高校需要高精尖人才攻关若干“卡脖子”难题,中小学同样需要优秀人才来任教。高素质人才进入中小学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探索更高效的教育模式。而有潜质的孩子,也会更有机会被“伯乐”发现。

实际上,中小学教师对于树人大业所负的责任,比大学教授所负的还大得多,这是因为中小学阶段的孩子自我认知的能力弱于大学生,正处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教授改教中小学,会让中小学师资团队得到了更好的提升,更优秀的师资无疑能培养出更优秀的未来人才。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高校老师“下嫁”任职中小学,也需要加强自身在中小学教育方面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因为,能够在大学任教,未必就有在中小学任教的能力;只有高学历,未必能搞好基础教育。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檀传宝所说的,高学历当教师者,一定要补强教育学、心理学、德育原理、学科教学法等方面的教育专业性。

教大学生和教中小学生,都是教书育人。大学教师改教中小学生,是个人多元化选择下的合理流动,同样是为社会做贡献,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对于这种正常现象,大家完全不必大惊小怪。(项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