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升级 乡村宜居宜业

基础设施升级 乡村宜居宜业(乡村振兴怎么干②)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了,环境变好了,乡村生活也越来越好了。要继续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做好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人民的期盼。当前,各地区各部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补齐公共基础设施等突出短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编 者

路通网通产业兴,让乡村发展快起来

百里西陵峡,三里一湾,五里一滩,峰峦高耸。地处三峡库区的湖北省秭归县迎来花果飘香时节。

“6月白花桃,7月空心李,无籽石榴、九月红也陆续上市,应季水果销路旺得很。”屈原镇链子岩村村民杜兵祥在果园里忙着采摘、打包。

链子岩村地处大山深处。在杜兵祥的记忆里,链子锁崖壁立大江,过去出村只有一条水路。由于交通不便,山里的脐橙、板栗等特产运不出,不少村民选择外出打工。杜兵祥说:“要想富先修路,村里人最盼能打通出山路。”

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一条水泥路让链子岩村连通318国道,从村里到秭归县城、宜昌城区开通了直达公交。一条条硬化的村组路像“毛细血管”到田入户,成了村民运送水果的产业路。

“路通了,山里人致富路更宽了!”杜兵祥感慨,这几年政策越来越好,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回乡发展,脐橙、白桃、李子等特色水果挂满山坡,链子岩村摘掉了穷帽。

壮大特色产业,新的难题来了。“水果种植面积大了,销量多了,现在的路有点跟不上了。”链子岩村党支部书记杨涛坦言,“过去小打小闹,靠三轮车就能运输水果,现在都是大卡车,3.5米的道路进不了大车。”

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政策不断档。日前,县里相关部门对症把脉,实施链子岩村道路拓宽工程。杜兵祥说:“4公里山路拓宽,明年就能竣工,咱又能甩开膀子干喽!”

链子岩村是全国农村的一个缩影。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目前,我国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实现了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3%,农民安全饮水有保障,行政村通光纤、通4G的比例均超过98%。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推进往村覆盖、往户延伸。

乡村道路升级,网络也在升级。去年10月,秭归县入选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今年以来,链子岩村新建了两个移动5G基站和两个4G基站,设立252个光纤宽带端口,有线及无线网实现了全覆盖。“每户都有一个二维码的门牌,村民在网上开店,还可以链接到下单平台,开农家乐的可以加入订餐点单功能。”杨涛说。

杨涛介绍,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推动村庄精细化治理,村里在田间地头和房前屋后安装了68台云监控,通过后台能及时掌握村情、农情。

一条条硬化路,一根根网线,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大山里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直通车销往全国。今年杜兵祥新流转了100亩地种茶叶,“前段时间有企业来考察,打算建茶叶加工厂,往后新茶在家门口就能销售,大伙可以放心种茶了。”杜兵祥兴奋地说。

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让乡村环境美起来

江苏省沛县龙固镇镇西社区村民刘一龙,每天吃过晚饭,总要拎着厨余垃圾出门,来到垃圾收集分类亭,由专职环卫人员将垃圾扫码称重,投入对应的垃圾箱,“垃圾不过夜,分类后再丢弃,还能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村民富起来,乡村也要美起来。在沛县,分布在各个村居的垃圾分类亭,是农村垃圾分类便民服务网的一个个节点。县城管局副局长马艳美介绍,通过“环卫保洁、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公共设施维护、便民服务”的运行体系,打通了全县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最后一公里”。

垃圾收集后怎么处理?镇西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祝令民说,厨余垃圾由专门的收运车送至厌氧发酵池或阳光堆肥房,有害垃圾送至镇有害垃圾归集点,可回收物送至镇大件垃圾和可回收物分拣中心。

在镇西社区,除了日常生活垃圾,还有不少农业生产废弃物,如何就地变废为宝?

走进广源畜禽专业合作社,占地30亩的养鸡场井然有序、不见粪污。“养了几十年的鸡,从最初1000多只发展到现在的6万多只,多亏有这套鸡粪处理设备。”合作社理事长吕其建说。2019年,合作社在养鸡场建起有机肥生产车间,总投入200多万元,政府通过畜禽粪污资源化项目补贴50%。

吕其建介绍,鸡粪通过输送装置送入全密闭的发酵池,经过25天翻抛发酵,完全腐熟的鸡粪送入成品堆放车间。发酵过程中的尾气则被集中处理,确保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目前,这套设施每年能生产优质生物有机肥3000吨。

“垃圾有了好去处,村里环境也明显变好了。”刘一龙感慨。前两年,他家门口堆了不少建筑垃圾和杂物,一到夏天就蚊虫乱飞。如今,垃圾清运干净,栽花种草,垃圾池变成一个小花园。

“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是‘十四五’时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任务。”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司长李伟国介绍,目前,中央农办等四部门正联合编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加快推动村庄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为乡村全面振兴夯实环境基础。

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8%,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超过9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不断提升,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

完善长效建管机制,让基础设施强起来

“葡萄8月份成熟,有了冷库,我们一直可以卖到元旦。”湖北省京山市秋满园葡萄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段生远说,水果销售,最担心的就是保鲜问题。去年,政府支持合作社建成5座500立方米冷库,葡萄采摘后第一时间送入冷库预冷,一部分用冷链车运往城市的商超,另一部分3个月后错季销售,价格能提升50%。

去年,秋满园合作社葡萄产量达300万斤,产值超过4500万元,累计向周边村民发放务工薪酬3300多万元,村集体分红达到30万元。“葡萄效益不错,今年冷库面积还要增加。”段生远说。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说,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既要持续改善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传统的基础设施条件,在村覆盖、户延伸上下功夫,也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针对农产品卖难、流通损耗大等现代农业的堵点,2020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中央财政投入50亿元支持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仓储保鲜冷链设施,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

政策大力支持下,小小冷库成了果农增收致富的“金库”。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二级调研员王文忠介绍,为了促进苹果产业提质增效,全区推进片区化千吨冷藏库和果农个体化小冷库项目建设,通过财政补助、简化审批、惠农贷款等方式,去年支持脱贫村村集体新建冷库64座、脱贫户新建冷库265座。

新型基础设施既要建得好,也要管得好。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分析,一方面,要完善建管机制,避免“重建设、轻管理”现象。另一方面,也要统一管护技术标准,建立专业的农村基础设施管护队伍。

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各地持续探索。在四川省旺苍县白水镇解放村,村民张天祥每天都要到田地里转一圈,检查机井、变压器,全村1000多亩耕地,田里的各种水利、供电设施运行得咋样,他都门儿清。

目前,白水镇8600亩高标准农田划分为三级网格,村级网格设“一长三员”——网格长,由村干部、合作社负责人或种粮大户担任;管护员,由责任心强、有管护能力的村民担任;监督员,由村组干部、老党员等担任;农技员,由技术人员担任。

提升乡村基础设施保障能力,要投入真金白银。孔祥智建议,应健全基础设施建设分类投入机制。除了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外,还要壮大村集体经济,保障村内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供给充足,并通过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形式,调动社会资本参与。以“农有、农用、农享”为基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升设施建管水平和利用效率。

本报记者 郁静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