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生态环境厅近日发布通报称,2021年6月,生态环境部通报河南省洛阳市“吉利监测站”、平顶山“规划院”两个国控城市点位受到雾炮车喷淋干扰,要求严肃查处。接到函件后,河南省生态环境厅立即责成洛阳、平顶山两市针对问题展开调查整改,对相关责任人员查处追责。
在国家对各地环境考核越来越严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没有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去治污,而是千方百计投机取巧,试图蒙混过关——有的地方在中央环保督察组到来时,采取让饭店关门、让企业停产、让车辆停驶等极端措施,以确保某些关键考核指标达标;有的地方做出了用水泥浇灌树根以抑制浮尘的荒唐事。这些奇招、怪招,让人哭笑不得,也让人气愤不已。
治理环境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应付检查,也不是为了环境监测数据“好看”,而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水平,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国控城市点位附近,雾炮车不停地围着监测站点转,进行喷淋干扰,短期内,监测站监测到的扬尘确实少了,监测数据确实变好看了,当地的治污压力可能也变小了。问题是,这能长久保平安吗?每天堂而皇之地如此“神操作”,群众看不见吗?盖子能捂得住吗?
如果地方部门和领导确实记挂着群众生活和治污工作,就应该如实地反映环境监测的情况。如果环境数据不佳,就应该查查问题到底出在哪儿,采取科学的办法,通过不懈的努力,让空气质量实现根本好转。
大气污染的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不是通过一些不择手段,想出一些奇招怪招就能治好的,也不是糊弄一下就能过关的。雾炮车围着监测点喷淋,让环境监测数据变得更漂亮,不过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不仅与治霾的本意相悖,也是在给整个社会、国家的环境治理工作拖后腿,甚至是一种“唱反调”。这背后反映出一些地方和人员错误的政绩观——不能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却总是想着走捷径,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成绩。这种自以为聪明的做法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让环境好起来需要从长计议,需要一个综合的、科学的治理体系,不能有任何弄虚作假和敷衍塞责。上述事件可能是个别,但它提醒有关部门,千万别被一些地方环境监测点的表面数据所迷惑,不仅要合理布局监测点,多一些移动监测,而且要对监测点进行常态化监控评估,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和督察机制。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相关人员的严肃追责,让更多地方、更多人从中吸取教训,让其不能为、不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