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口述:“双减”政策下,仍存的焦虑和压力如何化解

7城家长口述|“双减”政策下,仍存的焦虑和压力如何化解

澎湃新闻记者 何利权 谭君 王选辉 王鑫 实习生 武丹萍 马世雯 朱思琦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明确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双减”政策的出台,使近年来被资本裹挟、一路狂奔的校外培训行业“熄火”,进入规范发展的时代。

曾经,不少家长在校外培训的“内卷”中身心俱疲,如今“双减”政策落地,他们心中的焦虑、压力能否随之化解?除了期待“双减”带来实效之外,还有哪些新的担忧?

来自7座城市的8位家长近日接受了澎湃新闻采访,讲述他们在这一大变革之下的心路历程、应对之策。

  “想‘佛系’,但被带着跑”

  周女士,郑州家长,孩子准三年级

我女儿现在8岁半,开学上三年级。我们所在的学校是郑州的素质教育典范学校,她平时下午4点就放学了,还是比较轻松的。前段时间“双减”政策出台,其实对我来说不会特别有压力,但生活还是有改变。

她现在报的学科类的课外补习是英语和数学两个,其他还有钢琴、写字等兴趣班。英语是在一个品牌机构,已经学了两年多。数学是去年我们家附近新开了一个教育培训机构的分店,资质还没有完全下来就开始招生,我们就是在那个时候抢到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老师的学位。因为郑州这边的“妈妈圈”流传了一个说法:一二年级可以不学,但是三年级是一定要学的。所以基本上二年级上学期就开始抢学位了。

我们暑假的课还没有上,这个时候又面临“双减”政策,培训机构资质不符合要求,所以我们家附近的这个校区可能就要关门。

我最近连着两天接到课外班老师的电话,“双减”政策出台后,所有的课外班都要改到工作日上课。先是英语要改到周一,那家新开培训机构还没开始上,但也只能改到周一,因为当时抢学位看中的老师只安排了周一的课。这个时候我肯定要给英语让路了,因为毕竟已经学了这么长时间。所以现在的情况是,暂时放弃新报的培训机构,但是其他的像钢琴、声乐这一类兴趣班没有什么影响。

其实我对于孩子的学习不是太激进。我比较清楚我想要养育的方向,我对她也没有过多的期望,要求她必须要上什么样的学校。今年郑州的“小升初”是有改变的,以前还可以想办法择校,现在会很难很难。我们所在的学区划片的是我们这边口碑比较差的一个初中,我前段时间想,如果孩子真上了这个学校,我是能接受的。另外我觉得,一个人不是说必须得上一个什么样的名校才能够有所成就,还是要靠先前的培养。我希望她能够有一个正常的生活状态,同时理解学习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对于学习,平稳知足就可以了。

但大家都说三年级是个分水岭,一二年级看不出来成绩(差异),从三年级开始会拉出差距。我的孩子目前没有经历过三年级,我也不敢说这个理论是不是真的。有时候放学去接孩子,会看到很有意思的现象,我听见妈妈们在聊补习班,我当时就觉得哇我太佛系了。因为有的孩子一周可能只有周日半天休息的时间,周一到周六每天都有课。其实我家孩子一二年级的课程安排是很舒服的,孩子这两年是一个很放松的状态,家长也会感觉轻松一些。

说实话,我心里面虽然对补习班上课时间改到工作日有点小小的抵触,因为这增加了孩子日常的时间支出,会比较辛苦,但是我还是觉得这有一个向好的趋势,心里也没有太大的不安。因为本身我不是那种特别“鸡血”的家长,而且我周围的大部分家长都是觉得,实在不行就算了。当周围都是这样声音的时候,也就没有那么多的焦虑了。

但我也没有下定决心真的就不学了,有机会的话我还会去找其他的途径,哪怕是要“打游击”。我今天(8月16日)下午在跟几个妈妈聊天,现在大家都在各自想办法,有可能会去找“小班教学”。但据说小区里会有叔叔阿姨经常举报,就会很尴尬,所以我们说要不要今天到这个学生家里上课,明天去那个学生家里上课。

我的想法也很现实,“双减”给了我“躺平”的理由,却没有给我“躺平”的勇气。因为前路不明朗,我不知道假如今天我真的不跟了,我的孩子将来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我会不会后悔?每个父母不可能拿孩子的未来做赌注,但凡我有一点点能力可以让她不掉队,我一定会使全力。我还是会“随大流”,周围人带着我往前跑,因为每个人都是这样。

“双减”政策出台后,因为现在还没有开学,我也不知道实施可能会有多少新问题,我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新想法。现在郑州还有疫情,大人和孩子都在家里待着。她所有的补习班都在线上进行,学校开学后,9月15号之前也改成了线上上课。所以一切还没有正式开始,我还在等新的消息,同时跟其他妈妈交流。

  “是否真的减负,等实践验证”

  王女士,扬州家长,孩子准初二

我家孩子是今年九月升初二。暑假给他补了数学、物理、英语。数学、物理都是在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网校学的,属于提前学习课内内容,可能难度上比校内的大一些。英语是找的培训机构的老师,一对一网课。

我们在报每门课前,都会征求孩子的意见。由于暑期时间比较充裕,他也是乐意上的,并且都是网课,不用浪费路途时间。一直玩,估计他也有“负罪感”。参加课外培训主要是因为小男生不会安排学习时间,玩心重,上课等于就是帮他安排学习了。比如英语是他的弱项,所以暑期主要是夯实基础,让老师帮他规划复习。数学是从四年级开始在培训机构一直学的,他有兴趣,而且效果不错,那就继续上。物理一开始没报,但是因为疫情,哪里也去不了,又想着下学期可能推迟开学,到时候时间更紧,所以趁着有空还是让孩子提前学吧。

在我了解的情况里,补课属于普遍情况,不论优生还是差生。像暑期补课,我家这种三门属于起步吧,一般都是语数外+物理。

虽然现在政策要求给学生减负,但我担心负担是否真的能减少。因为有升学压力,一些家长或许还会想着法子补课。比如现在线上课程只能在周一到周五上,周末只能看课程回放,那学生照样补课啊,大不了看回放;比如线下课,现在可能更多会选择一对一,或者上门家教。如果需求存在,压力和负担不一定会改变,只是补课形式会改变。

受到“双减”政策的影响,原本暑期在培训机构的物理课是在8月17号到27号的,但是8月下旬不可以有补课,所以这十次课就调到了8月6号到12号上完,很多人时间可能就跟不上了。如果时间不合适的话,机构是全额退费的。像这样被喊停,我感觉挺折腾的。

江苏省也是有相关文件的,比如初中可以晚自习啊,小学延时到家长下班时间,但还没有接到学校通知,不知道是否实施。如果这样的话,学校老师苦了,管理,教学,还延时。所以我觉得这(双减)真是个大改革,还是实践来验证吧。

  “这些年已习惯校外培训,突然限制心里放不下”

  长沙家长,孩子准初三

我儿子在长沙一家公办中学读重点班,这个暑假之后就上初三了。一想到孩子的成绩,我整夜整夜睡不着。我们两口子都没读过什么书,学历低,所以我尽量要让孩子有个好点的出路,将来不要为生活苦恼。

现在,我孩子还是上外培(校外培训)。教育培训机构学的内容比学校里要拓展一点。如果他没去外面培训,一些民办名校考试的题目,他做不出来的。因为他每次考试,我都跟进了、检查了。

有些知识,学校里没有讲,培训机构讲了。公办和民办又不一样。公办根据课本上的内容讲。民办就是课内知识讲下,大部分讲拓展内容。中考的话,最后一道压轴题拉开差距,这是拓展的,没在外面学,很难达到那种分数。

现在国家说“双减”,限制校外培训。但孩子处于初三,正是查漏补缺,复习巩固的阶段,作为家长心里放不下。你说补了有多大的作用呢,不好说,你说没作用吗,肯定有作用。

校外培训这么多年,花了不少钱,习惯了他们那套体系。“双减”政策若能真正落地,当然好。

首先外培的补课费,真的榨干了我们这种家长。这种(补课)经济压力,也影响了我的心情,影响了亲子关系。其次,外培整体上来讲,是有点超前,教育培训机构的模式是有点拔苗助长的感觉。大部分孩子,知识基础重要些。我们是普通的孩子,当时在培训机构我们上了一个高阶班,感觉有点不对头了,就转到基础班去了。现在回过头看,如果孩子可以重头来过,不为了考民办,真正要读公办,我们肯定不会去学奥数,把他阅读搞扎实一点,专注力提高一点。当时学了奥数,没花那么多时间在阅读上,不然现在语文和英语要轻松好多。

现在的孩子学习太辛苦了,哪像我们当年。初中生是没有什么周末的,孩子承受压力太大了。其实有时候,我也自我反省。我不敢逼得太狠。你说我孩子愿意补课吗?他多多少少有点抗拒心理。我说,不想学那就把一些课程退掉,他又不愿意,他说还是想去。

“双减”政策真正落实,大家都一碗水端平,倒也挺好。但恐怕情况不会一下子那样理想。一些条件好的家长会请一对一私教。在升学、分数这样的压力下,家长自己有能力的话,自己辅导还好;没能力,又不想放弃的话,要么“组班”,要么“一对一”。最后结果,是增加了我们这种家庭的压力。老师要冒更大的风险来补课,价格也会上涨。

离培训机构近的孩子更方便补课。现在的政策是寒暑假和周末不能补,周一到周五还是可以补,那几个大培训机构都集中在(长沙)东塘、五一广场和南门口,“四大名校”附近,对于名校那些孩子上培训班就方便多了。对于我们这些离得远的初中来说,取消周末补课,基本就不能补了。因为时间根本来不及。

学校教育如何与政策衔接?这么多年,我们已经习惯培训机构的体系,也习惯了他们的老师,老师也基本上每个孩子都抓得比较紧,一个班人数不会超过20个人,甚至有个老师,因为几个家长说在某个地方上课方便,就额外为8个孩子开了一个班。我是宁愿麻烦外面的老师,也不愿意麻烦学校老师。学校老师也有自己的孩子,好不容易有自己的周末,不忍心打扰。

如果限制外培,应该先把老师的工资和素质提高上来。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做到尽心尽力为别人的孩子。他的工资只有那个水平。只有把工资提高上来,才会有教学质量的提高。比如公办中学能上晚自习,家长出钱都愿意,国家出一点,家长出一点,把不自觉的孩子管起来。不然天天在家里,我盯着他,两个人会吵架,家长会好累。

总之,对于“双减”政策,我们还是持观望态度。我们也想“不过于注重分数,注重健全成熟的人格”,如果整个教育环境轻松一点,注重这些方面,家长也就会更关注这些方面。

  “有B卷,还是得上培训班”

  白先生,成都家长,孩子三年级

我家孩子三年级,补了数学、语文、英语三门课。课外培训主要是想让她提高成绩,学校考试时,数学分A卷和B卷,但学校的教学内容是不包括B卷上的题目的,如果不去外面上培训班,就做不了B卷的题。结果就是,补完课的小朋友可能能考九十多分,没补课的可能就六七十分。

我们读的是公立小学,一般来说一个班都是50个孩子以上,有两个班主任。一个正班主任和一个副班主任要管50多个孩子,难度挺大的,所以老师管不了这么细。去开家长会,老师就会告诉你,学校只能给基础教育,后面努力还是得靠家长,回去要自己努力,每次开家长会都会这样说。

现在我们给孩子在一家教育培训机构补数学,是线下课程,主要是针对B卷进行补习。之前我们家英语和数学都上过网课,但效果不好,没有面对面教授的效果好。说实话,在我看来,其实孩子在培训机构补数学,师资和教学质量都一般。但补课肯定是会对孩子的成绩有帮助的,因为学和不学,差距很大的。现在二、三年级B卷考试都考多元一次方程,我印象里这是我们初中学的内容。虽然补几门课每家的情况不同,但是基本上都会去补数学。

我家孩子以前是周末去上课外培训,“双减”政策后,现在周末不能上了,所以调课到周一和周五晚上,基本上是下午六点之后。在成都的公立学校,提供有偿的“延时”服务,是需要另外交钱的。正常的话三四点就放学了,但学校要求每个孩子尽量参加“延时”服务。在我印象中,“延时”从一年级就开始了,会“延时”到五点半。在这个时间段,老师不会上课,就是带着孩子在学校做作业、读读书。

虽然课外培训时间调整到了周一到周五晚上,但在我看来,还是得让孩子去上培训班。因为考题是不会变的,考纲是不会变的,还是得出这些题,参加这些考试。除非是从根本上解决,比如在考纲、考题上做出一些改变,那可能就没人去上培训班了。如果英语在五年级的时候不考语法,语文在四年级的时候不考作文,那估计也没人上(培训班)了。所以不从根本上解决,政策就只是口号,甚至反而加重了负担。有可能以后培训机构都不上了,那怎么办,去上一对一,费用实际上还增加了。

又有另一个问题,如果要考个好大学,还是要把分数考得很高,还是得去补习。作为学生来讲,除了高考,很少有进入高校的其他途径。如果有多个途径能够进入高等学府学习,能给我其他的选择,比如我学画画、学跳舞、学计算机,学其他的一些专业技能,一样能进入高等学府,那可能大家就不会挤这一个独木桥去走。

现在孩子周末不补课了,时间空出来以后,我们可能会为她学跳舞或者绘画什么的,看她对什么感兴趣,想报些兴趣班培养她的兴趣。

  家长会选择非学科类培训吗?

  肖先生,福州家长,教培机构负责人

我是2019年进入教育培训行业的,当时朋友们都建议我,让我选择学科类的教育培训方向。但是在国外长达14年的留学和工作生活经历,让我非常认可综合素质教育中对品格塑造、兴趣拓展、自信心及抗挫折能力的重视。

我认为,综合素质教育能够真正地培养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教育的初衷和目标。因此最终我还是选择了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方向。

我所在的《小主人报》小记者站和小主人新闻学校是专业培养“小记者”素养的综合实践平台,2019年9月福州分校正式落地,课程包括采访、写稿、插画、摄影以及编辑等。

但是福州的教育市场中,家长对于素质类培训的刚需度并不是那么强,因此我们的学生目前主要集中在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分为初级班和中级班两类。

很多人觉得“双减”政策对于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来说是一个春天,这确实是有道理的。因为政策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减负,加上对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的新要求、新限制,家长就可能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非学科类培训方面。

但是我认为,这也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春天。因为市场的原因,学科类教育培训行业的头部机构数量不少,而且发展相对成熟,比如说新东方、好未来等等。“双减”政策出台之后,这些机构已在着手转型,可能将目光投向非学科类教育培训。这些头部机构的整体资源、市场推广及经营能力都非常有优势,所以之后非学科类教育培训行业的竞争应该会更加激烈。

当前的教育环境也确实会给家长带来比较大的焦虑,学生和家长之后会如何选择也是一个未知数。

我家也有两个孩子,一个五年级,一个二年级。除了参加小记者社会实践、钢琴、舞蹈等素质类的培训以外,我的大孩子还报了一家培训机构的线上数学课。因为双减政策,数学课的时间安排从周末调整到了周中的晚上。因为我个人的工作原因,周末也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不过孩子目前的学习状态还是不错的,所以也没有要请家教的想法。

我比较认可的学习方式就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并且善于总结归纳学习方法,除此之外,我更愿意帮助孩子接受素质类的培训,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三观,并且给孩子多一些自主选择的空间。

  孩子的空闲时间怎么安排?

  黄女士,福州一高校老师,二胎妈妈

我是一名大学教师,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儿子5周岁,女儿一周岁。

去年上半年,儿子还在读幼儿园中班。我在网上看到了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的课程营销,九块九试用学前课,就给孩子买来试试。试用结束后,孩子感觉这个数学课有意思,他就主动要求继续上。同时,他又发现自己的英语还是比较薄弱的,所以也愿意继续学英语。

网课一周两回,有不同的课程时间可以选择,每次半小时,大概二十几个同学一起上。“双减”政策中明确,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8月14日,我收到培训机构发来停课通知,数学和英语课都停了。

收到停课消息以后,我和儿子解释说:“现在国家觉得你这个小朋友太小了,最好不要这么辛苦。”而他说,其实他挺想上课的,并不觉得辛苦。

现在的小孩和我们小时候是不一样的。我从小到大也是没有补课的,课后时间就在村里玩。但是现在城里的孩子几乎都住在小区里,他们没有这么开放的活动空间和习惯。很多时候,如果他不补课,似乎也没有别的事情可做,只有玩ipad、看电视什么的,那他也会觉得无聊。

数学类的课程还好,但是语言类的学习肯定是要从小打好基础,这也是我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体会。前几天传出的“新东方转型培训父母”的新闻虽说有点可笑,但是如果最后真的没有办法上培训班了,那么我也会选择自己教孩子,也可能会去上父母培训班。

除了数学和英语课程,我们还给小孩报了一些非学科类的课程,比如说美术、网球、游泳等等。包括幼儿园的课程在内,整个课程安排结束后,每周还剩下一天半的时间,逢年过节也没有补课,我们都可以带孩子出去玩,这样的时间安排我觉得是刚刚好的。

网课停了以后,孩子一周有六个晚上都是空闲的,那我们家长也要抽出自己的时间去陪孩子了。之前我常在晚上的时候写论文、做课件,现在孩子停课了,我的晚间安排也要调整。

我知道国家政策中还提到要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免费的东西一定好吗?延长课后服务时间、上传优质网课资源等等,是否有效,还要看后续怎么实施,推出怎样的配套措施。

  “卷”得很累,希望真正“双减”

  上海家长,孩子6岁半

家里孩子今年9月上小学,之前有学启蒙英语,另外游泳、篮球,线上数学课,目前都在继续进行中。培训花费每年8万元左右。报课的目的主要是打发时间,以及顺便学点啥。

身边补课的特别多,大多同学都有3到10个班。这严重影响家长自己的判断,非常容易制造焦虑。

我选择的都是比较大的连锁机构,目前还没有正式读小学,不知道成绩会怎么样,帮助我认为一定会有,但关键还是在于孩子自己是否专注,以及家长要引导孩子,培养课前课后的预习复习习惯。

“双减”政策落地,作为家长感觉非常好,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力度,真正做到“双减”,因为“卷”得很累,想休息一下了,以及想存点钱生二胎。身边的家长目前有的课继续在上,但新报课或者续报的很少了,都持观望态度,我不担心会影响孩子学习成绩,课堂上的内容吸收的好,考试良好是没有问题的。

能不能真正减负,我也在观望,看看政策的执行力度究竟会如何。焦虑是家长心里的火苗,机构起到了添柴的作用吧。疯狂培训的原因呢,我个人来讲,是作为妈妈,希望孩子以后能够至少不会太差,跟同龄人在一起上学玩耍能有自信。但其实也很迷茫,从自己的生活阅历来看,疯狂内卷长大的孩子,好像更让人担心,如身体健康、性格、团队意识、亲子关系等方面。

接下来会不会继续“补课”,我倾向于顺势而为,但也会观察其他家庭,另外也等9月份开学以后,看看孩子的学习能力,对小学生活的接受情况综合来判断,也不排除补课的可能。

  “预付了校外培训费,担心钱退不回来”

  肖女士,广州家长,孩子初三

我会选择给孩子报一些弱势科目的校外培训,一科一学期下来几千块钱。现在“内卷”很严重,有的家长花在这上面的费用,一年好几万的也有。人人都在补课,如果你不补,就感觉自己的孩子吃亏了呀。很多家长其实是过度消费的,但是没办法,人人都是这样子,所以最后越来越严重。即便是小孩自己,也会焦虑,回家就说,“班上谁谁又报了什么班”。也有学校老师的因素,他们也会评优,也想自己的学生考得好,因此暗示家长或学生补课。

国家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管,家庭条件一般且孩子学习自觉性高的家庭,应该对此持欢迎态度。而另外一部分家长,可能不大接受。此外校外培训机构很多都是采取“预付费”的形式,如果培训机构一下子倒闭了,那我们的钱能不能拿回来呢?这是个问题。目前我家里孩子线上课暂时还在上着,线下报了“1对1”的课程,还没有开课,不知道后续会不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