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踏入学校的那一刻起,家长和孩子似乎都开始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习题,试卷,排名,清晨到深夜,日复一日
独木桥上千军万马,孩子们都在朝着同一个方向奋力拼搏
但与此同时,他们的内心或许正在迷茫:
这就是我的青春吗?
我到底获得了什么?
我真的没有别的选择了吗?
今天,来到《对话》栏目的校长们却不走寻常路,坚持素质教育,将青春的选择权交给了孩子,让他们探索真正属于自己的未来:
第一位:
“我们学校的学生从来都是严格的保证每天能够足够的睡眠,保证8小时。”
第二位:
“孩子们就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课,有人选我就保证每个人的需求。我觉得走出学校其实是更好的教育。”
第三位:
“决定孩子未来是否幸福,不是记忆的知识总量和考试的分数,是这个孩子的性格和责任感。”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不重?
“减负”这个词热度始终不减,作为校长,又是怎么看待学生的压力情况呢?
对此,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表示:“虽然对个体而言,学业负担都会有差异,但如果我们从群体的状况来看,就目前中小学生负担的整体水平来判断的话,我的答案肯定是A。我说我们学校的学生从来都是严格的保证每天能够足够的睡眠,保证8小时的,就好多家长就觉得你说这个可能吗?现实吗?这个质疑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明了,其实学生的负担整体上还是比较重的,这种重已经导致了,连我们最基本的底线睡眠,小学生满10小时,初中生满9小时,高中生满8小时,都成了一个奢望了。”
谁想减负?谁需要减负?顺着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先解答另一个问题:学生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作为高中校长
学生要达到的最重要的目标是?
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应试压力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一直如影随形;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否处在绝对的对立面?高分和素质,如何二选一?
几位校长给出了出人意料的答案。
山东省昌乐二中校长赵丰平表示:“高分是我们真正素质教育伴随着的副产品,它不是我们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
清华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说:“我们可以要求每一个孩子的素质都很全面,但是并不见得每个孩子都考一样的分,这说明什么?说明素质好坏,能力强弱,它本身是因人而异的。”
从校长们的发言看出,素质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成绩好坏只是外在表现,考试排名取决于环境,发展素质教育和应试并不冲突,而是砍柴前的磨刀,发芽前的沃土,单纯的应试无法满足一个孩子真正的成长需求。
正如赵丰平校长所说:“(应试)这一种学习方式会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当我们的孩子走向社会全部就扼杀掉了。”
高考的压力下时间紧迫
孩子们需要到校外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吗?
大家对于学校课程的认识可能都是老几样:语数英,物化生,史地政,再加上体育课上跑跑步、打打球,还能有什么花样呢?
唐江澎校长自豪地介绍了学校在体育方面的课程设置:“(体育课)有23种,我们是用一流的场馆设施去换取课校外的专业的团队来给我们提供课程支持和我们的教练,就像我们的击剑的课程是德国国家队的教练来在这儿来教的。击剑的老师就有五六个;体育游泳,光救生员旁边就有四个。”
王殿军校长不落其后:“除了体育之外,更重要的是科技,因为清华附中和清华大学一样,它对科学人才的培养特别重视。我们科学课程还有创客,我们更牛的是高研实验室,我们六个高研实验室。”
除了多样的课程设置,这些学校的课外活动更是让人意想不到。
王殿军校长介绍说:“我们有一个课程就是,北极考察课程,两周时间,有那么几天手机连信号都没有。你说现在两周时间就干这事儿?但是你想孩子们印象最深的,一生最深的就是这个。而且我们的高考成绩也没耽误,证明了综合的发展,把孩子调动起来的时候,他给你可以创造奇迹。”
功夫在诗外,这样的活动看似和应试无关,却又在一点一点为孩子们积累着惊人的精神财富。或许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分数不是通向幸福的唯一道路,但除了空谈,学生们更需要学校的实际行动来让他们切实地体会到:原来这个世界如此有趣,我的未来尚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