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教师轮岗,如何实现多赢?

人民网北京8月27日电 (方经纶、朱江、实习生周依佳) 在25日召开的北京市教育“双减”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新学期里,北京市将大比例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校长(干部)教师轮岗交流,主要形式包括区域内校长交流轮换、骨干教师均衡配置、普通教师派位轮岗三个维度。

校长轮岗交流如何促进教育均衡?

据介绍,凡是距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且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6年的正、副校长,凡是距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的,并且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6年及以上的在编在岗教师,原则上均应进行交流轮岗。

“让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校长流动起来,是解决教育均衡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接受人民网“强观察”栏目采访时表示,校长轮岗有助于相对薄弱学校建立信心、凝聚人心、找准问题、设计方案,从而提升办学品质。

同时,储朝晖认为,校长的轮岗流动还能带动学校多种资源的流动。调查显示,相对的薄弱学校同外界的交流机会明显少于相对优势的学校。通过开展教学观摩、业务交流、主题研修、专题调研,校长轮岗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建立跨校学习共同体。

“校长轮岗本身不是万能的,对于校长轮岗的实施需要避免单向思维。”储朝晖表示,对于轮岗校长而言,不能简单将在原任学校的做法照搬到新任学校,轮岗学校也应为新校长创造深耕细作的条件,不能急功近利,期望短期内见大效果。

“若能在一所薄弱学校里带动一群热爱学习、有使命感的人,便是轮岗校长数十年后仍经得起检验的工作绩效。”储朝晖说。

教师轮岗如何助力薄弱学校“造血”?

“这举措当然是好事。”一位来自海淀区的中学生家长坦言,教师轮岗是一件双赢的事,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对于教职员工来说,则是促进了其专业的进步和职业的发展。

针对有网民“轮岗是否会消灭好学校、好老师”的疑问,储朝晖认为,一名好的教师能够适应在各种环境下教学,轮岗制只会锻炼出越来越多的好老师。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轮岗是保障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一环,在此基础上落实好教师教育教学自主权,就能够避开家长所担心的“千校一面”“整体平庸”。

“人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师资轮岗的主要目的是让相对薄弱的学校变强,促进教育公平,减少家长们的择校焦虑。”北京市房山区良乡第四中学校长李俊表示,教师的轮岗,更侧重于骨干教师作用的发挥。通过骨干教师的均衡分配,实现薄弱校的“造血”功能,培养出更多的骨干师资。

对于学生和年轻教师而言,李俊认为轮岗交流会形成“鲶鱼效应”,学生有机会感受到不同的教学风格,同时也锻炼了适应变化的能力;对于年轻教师而言,走出舒适区,会实现新一轮的成长进步。

教职员工权利如何得到保障?

“作为教职员工,我们非常支持北京市推进教育‘双减’工作。但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都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校长丁凤良认为,轮岗交流的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轮岗离家太远,无法照顾到家庭,参与者难免会有抵触心理。

“要通过整体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教师权利来推进轮岗常态化制度的建立。”熊丙奇表示,为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参与轮岗的校长教师理应在绩效工资分配中得到适当倾斜、并将轮岗作为提拔干部的重要因素。长期而言,还应确保更好的待遇保障,以解决老师们的后顾之忧。

“实际上在轮岗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到老师的感受和他业务成长以及学校的服务质量,还有学生实际获得之间的关系。”李奕说,北京曾试验过跨区域轮岗,但实际成效并不是很成功,本次提出区域内轮岗流动,就是在老师的生活空间以及岗位流动上,统筹兼顾他们的发展需求。

那么,跨区域轮岗交流还有望实现吗?

李奕表示,目前,跨区域的干部教师流动主要采用“双师课堂”形式,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把一个城区优质的教育资源的服务属性流转出去,帮助指导另一个城区的老师不断提高他们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