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在东乡

东乡族自治县坐落于甘肃省中部西南地区的临夏回族自治州,是全国唯一一个以东乡族为人口主体的县。深藏在干旱的黄土高原褶皱里,当地人用“撞死麻雀滚死蛇”来形容这里令人生畏的深沟和陡坡。

东乡族自治县全貌。中国网 李康 摄

自然条件的恶劣,造成了这里曾经深度贫困的局面。日前,采访团队深入东乡,走访了这里三大主要产业——东乡羊、东乡土豆和东乡刺绣,深切体会到了东乡县政府、东乡群众和企业联合一心,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与决心。

“悬崖边”上的致富羊

东乡县布楞沟村,东乡语意为“悬崖边”。村如其名,村子处于山崖的深处。在过去,进出村子全靠一条时有时无的土路,这里干旱缺水,产业匮乏。布楞沟村村民马大五德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走上了外出务工之路。

几年来,在甘肃省、临夏州政府及东乡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布楞沟村从深度贫困率先实现了脱贫。看到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外漂泊多年的马大五德决定回家创业。他利用多年学到的养羊经验,回乡创办了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养殖专业合作社。

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养殖专业合作社全貌。中国网 李康 摄

东乡县养殖产业协会会长、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马大五德与社员交流。陈维松 摄

据马大五德介绍,布楞沟村总计有57户人,养殖合作社建立之后,纳进来28户成为社员,其中贫困建档立卡户为17户。合作社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平台,统一采购羊苗、饲草,统一管理打疫苗,进行防控疫病指导。

合作社的建立保障了羊的品质,但销路却成了马大五德心头的难题。为了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2019年,碧桂园集团与合作社共建“碧桂园产业扶贫东乡羊养殖共建示范基地”,碧桂园在养殖技术、品种改良以及资金扶持等方面的支持,有效解决了东乡羊销售难题。

碧桂园集团东乡扶贫项目部总经理张韬。中国网记者 赵超摄

东乡羊溯源系统。陈维松 摄

据碧桂园集团东乡扶贫项目部总经理张韬介绍,原来的东乡羊销路不畅,碧桂园进入以后,做了东乡羊品牌,从屠宰到加工,通过冷链运输,能够使得东乡羊直接到达消费者家里,让消费者吃到更新鲜美味的羊肉。同时,碧桂园还联动甘肃省农业大学教授做技术指导,使东乡羊养殖规范化、品质化运作,从养殖标准、规范等方面帮扶到东乡羊养殖产业。

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党支部书记陕斌杰。中国网记者 吴闻达 摄

“布楞沟村在2014年就实现了整村脱贫,目前重点工作是如何有效地和乡村振兴衔接。”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党支部书记陕斌杰表示,产业养殖的帮扶在乡村振兴中占比最大,能够保障群众稳定实现脱贫增收。“像今年碧桂园集团成立的东乡养殖羊协会,就做到了带头示范作用。”陕斌杰说。

马大五德接受采访。陈维松 摄

在碧桂园的帮扶下,马大五德的养殖合作社东乡羊销量逐年增长。羊的销量上去了,他对于合作社和自己的未来更有信心。

得益于政府和企业的双重帮扶,目前,布楞沟养殖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布楞沟村养殖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养殖场。

2018年起,在各级政府指导下,碧桂园集团联合各中心、区域、子公司、合作伙伴等,共同参与消费扶贫,售出42515只东乡羊;累计助力全国各地贫困地区销售农产品总额超1.85亿元。

“山沟沟”里的土豆大丰收

东乡另一个引以为傲的产业就是马铃薯种植。马铃薯在东乡的种植历史十分悠久,当地人也称其为洋芋。

由于当地土地贫瘠、沙化严重,在过去,马铃薯的产量并不高。“以前家里特别困难,只有3亩到5亩地种植马铃薯,没有好种子和技术,一年的收成勉强能维持生计。”东乡汪集镇沙黑池村村民牟奴么就曾因为本地土豆产量不高而选择外出打工。

2014年,在政府入户精准识别走访中,牟奴么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随后在驻村书记的鼓励和政府的帮扶下,牟奴么回乡开启了养殖产业,逐渐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2018年,碧桂园在东乡发起了马铃薯产业帮扶项目,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帮助当地种植农户增收致富,看到契机的种植户牟奴么立即加入了土豆创业,成立东兴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沙黑池村25户贫困户入股。

“现在的生活越过越好。我们合作社入股社社员每年年底可以享受分红。如果家里没有就业,还可以来打工,除了分红之外又能多挣一份钱。”牟奴么高兴地说。在牟奴么的示范带动下,村里的贫困户逐渐有了收益。如今,他已成为当地有名的产业致富带头人。

碧桂园集团东乡扶贫项目部马铃薯产业负责人范晨阳(左)与牟奴么交流。中国网记者 赵超 摄

据碧桂园集团东乡扶贫项目部马铃薯产业负责人范晨阳介绍,2020年,碧桂园集团与牟奴么合作成立“碧桂园产业扶贫马铃薯种植共建示范基地”,基地共有200亩土地种植马铃薯。碧桂园在免费发放籽种的同时,还捐赠了土豆机械化种植设备。联合甘肃省农科院马铃薯籽种研制机构,为东乡贫困户及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目前该基地链接60户贫困户,并带动基地周边农户种植马铃薯近1000亩。

引进新优品种、推广马铃薯覆膜种植、提供机械化种植设备等新技术……碧桂园的一系列帮扶举措润泽着这片土地,东乡的马铃薯种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种植农户的收入逐年增加,大大调动了农户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

碧桂园产业扶贫马铃薯种植共建示范基地。中国网记者 吴闻达 摄

牟奴么说:“以前种植的土豆一亩地产量为2000斤左右,今年种植的产量翻了2倍,一亩地的土豆产量高达4000斤左右。现在家里有些百姓家里,面也有,肉也有,啥都有,我感觉生活特别好。”

东乡刺绣撑起脱贫致富“半边天”

刺绣是传统的民间工艺,东乡刺绣以配色大胆,构图粗放而见长,一针一线里都绣进了东乡族人的豪迈与热情。

东乡族自治县土本土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东乡刺绣产业协会创始人马箫箫。中国网记者 赵超 摄

90后东乡女孩马箫箫,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创业。在最初创业阶段,马箫箫遇到很多困难。她说:“东乡族妇女想接触外面的世界,但是地理环境不允许,她们做完田里的活还要回家照顾老人和孩子,更没有属于自己的经济收入。”

如何让绣娘不出门也能挣钱,成为了马箫箫的心事。她开始尝试联系身边的东乡妇女,让她们在空闲时居家刺绣,并通过网络将她们的绣品卖到山外。

2018年,马箫箫在东乡成立“土本土刺绣工坊”,立志复兴东乡刺绣。然而创业之路也如东乡的山路一样崎岖难行。万念俱灰时,在碧桂园的帮助下,马箫箫接到人生以来的第一笔订单,这让马萧萧和绣娘们重新燃起了希望。

东乡绣娘。陈维松 摄

“碧桂园对东乡绣娘有三点扶持。一是就业扶持,把订单发放到贫困户的绣娘手里,使她们在照顾家里的同时能够有增收;二是消费扶持,通过国强公益基金会旗下‘碧乡农业’进一步扩大东乡刺绣的销售渠道,实实在在的帮助东乡妇女脱贫致富;三是培训扶持,针对绣坊绣娘的需求邀请刺绣老师来培训。”马箫箫说。

据碧桂园集团东乡扶贫项目部总经理张韬介绍,碧桂园第三大帮扶产业是东乡的刺绣,从刺绣培训邀请了苏绣老师、小红绣的老师,把南方的绣坊引入到东乡,能够使得东乡的刺绣技术,产品研发有提升。

东乡绣娘合影。陈维松 摄

现如今,在碧桂园集团的助力下,越来越多的东乡妇女加入到东乡刺绣的大部队里,随着绣坊订单不断增多,规模扩大,到目前为止,已有133名绣娘上工。绣娘每月最高的收入有3800元左右,这对于之前一年庄稼收入2000块钱的家庭来说,是相当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国际时装周上的东乡绣娘。(资料图)

2020年10月25日,6位来自甘肃东乡的绣娘走出大山,首次登上中国国际时装周。借助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联合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打造的“天才妈妈×东乡绣娘”扶贫计划,东乡绣娘们藏于大山的非遗手工刺绣走向国际舞台。东乡刺绣不仅让民族文化的精髓得以传承和传播,更让女性撑起了脱贫致富的“半边天”。

数字背后的力量

11月21日,甘肃省宣布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等8个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碧桂园结对帮扶的9省14县已全部脱贫,帮助3747个贫困村33.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在长期的扶贫探索中,碧桂园集团逐渐形成了涵盖党建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其他因地制宜扶贫举措的“4+X”扶贫模式,形成一套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截至目前,碧桂园集团通过消费扶贫销售东乡羊约42515只,直接惠及约6000名贫困户,帮助增收约4000万元;助力销售东乡土豆3000多吨,直接惠及约5000户贫困户;帮扶东乡刺绣提高产业化水平,建立刺绣产业链,开发刺绣工艺品,带动超800名东乡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带动刺绣产品消费近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