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二十周年 华裔英雄曾喆母亲:释怀伤痛继续生活

位于纽约华埠的“曾喆街”。 杨澄雨摄 摄

中新网9月11日电 据美国侨报网报道,二十年前的9月11日,华裔青年曾喆(Zack Zeng)在上班途中看到世贸中心遭遇恐袭,原本可安全撤离的他毅然选择逆行救人,未想竟一去不返,当年年仅28岁。

广州家庭移民赴美

1988年,44岁的岑娇娴与爱人带着两个儿子举家从广州移民赴美,当时曾喆15岁,哥哥18岁。曾喆赴美后入读高中,他从小就品学兼优,短时间克服英语难关后就立即成为学校的尖子生,高中毕业时更是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代表毕业生致辞,连他的老师都和曾妈妈打趣道:“你以后会很有福气,能戴大钻石!”

曾喆之后就读于罗彻斯特大学,学习金融企管专业,但遗憾的是,1995年曾父在他毕业前几个月突发心脏病离世,未看到儿子后来的成就。曾喆后又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在1998年进入华尔街1号的纽约银行工作。岑娇娴说,儿子从小没让她操过心,曾喆性格开朗、孝顺,上大学和硕士都是自己申请到奖学金,工作后事业也发展顺利。曾喆体谅母亲辛苦养家,常劝她尽早退休。

一通电话竟成母子诀别

2001年9月11日上午,曾喆和往常一样搭乘地铁去公司上班,他出地铁站时第一架飞机已撞上了世贸中心。在大学课外考取过紧急救护员证书的曾喆立即冲到现场展开救援。因担心联系不上家人,曾喆还赶回办公室给妈妈和女友打了电话,他在电话中告诉岑娇娴:“妈,我现在没事,我要去救人。”匆匆交代这几句后曾喆就挂断电话,未想到这通电话竟是母子最后的诀别。

几小时后,曾喆在西雅图的师妹就给岑娇娴打电话,说她在福克斯(FOX)电视台看到曾喆在现场实施救援的画面,当时他正戴着白手套,蹲在地上抢救一名伤者。之后,更多曾喆的朋友和同学都开始致电询问他的情况,而当时已无人能联系上他。

勇敢走出伤痛退休生活丰富充实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并非常人可以体会,岑娇娴称事发后的一个星期,身高1.6米的她体重从107磅直接掉到97磅。作为母亲,失去爱子的锥心之痛无法用语言形容,但消沉过后岑娇娴告诉自己,摆在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跟他去,二是活下来。她说:“我只能自己解放自己,放下过去,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生活还是要继续。”

9·11事发两年后,在周边朋友的劝说下,岑娇娴开始在家附近的老人中心做义工,同时也发掘出能歌善舞的兴趣爱好。她之后加入华埠的合唱团和舞蹈队,从零开始学习粤剧、民族舞,还参与每年社区春节演出。她笑称自己是“把唱歌当练气功,跳舞当打太极”,平日里很注重锻炼身体和养生,退休生活过得丰富充实。疫情之前她每年还要留几个月的时间回国探亲,和好友、同事相聚,结伴旅游。

疫情发生后,岑娇娴所在的老人中心关闭,她有一年多都未参与实体活动,只能通过微信和网络方式与团友们练曲。作为英雄的母亲,岑娇娴感慨许多像曾喆一样的移民都将美国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努力打拼付出,甚至不惜献出生命,但如今华裔群体连正常出门都要担惊受怕,这让她的心情十分复杂。

华埠街道命名为“曾喆街”

曾喆去世后,其生前工作的纽约银行将其中一个会议室以他的名字命名,其服务过的罗彻斯特救援队也将两辆急救车以他命名。事发3年后,在社区各界的努力下,华埠的摆也街从茂比利街到巴士打街之间地段也被永久性地命名为“曾喆街”(Zhe“Zack”Zeng Way),这是纽约有史以来首次以华人名字命名一段华埠街道。

岑娇娴称,她主动向民代们表示,希望能将命名地选在华埠,因为这里聚集了来自全美和全世界的游客,希望儿子的事迹能被更多人看到和知晓,让他们了解到华裔为纽约市作出的贡献,也让曾喆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