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群众怎么帮、基层治理怎么治、养老问题怎么办……民政工作这样为全面小康兜底夯基

新华社北京9月17日电 题:困难群众怎么帮、基层治理怎么治、养老问题怎么办……民政工作这样为全面小康兜底夯基

新华社记者高蕾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联系民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民政工作承担着社会建设兜底性、基础性任务。在9月17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民政部部长李纪恒等负责人对做好民政在全面小康中的兜底夯基工作有关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困难群众怎么帮?

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兜牢各类特殊困难群众民生底线是民政工作重要内容。

针对基本生活困难群众,2020年底,4425.9万人纳入城乡低保,477.4万人纳入城乡特困人员供养。针对孤儿、残疾人等特殊群体,2020年底,全国集中养育孤儿平均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月1611.3元,社会散居孤儿平均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月1184.3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分别惠及1214万人和1475.1万人。

“十四五”时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时期,如何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

据民政部副部长王爱文介绍,民政部门将做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等工作,将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群体纳入动态监测范围。

“此后,民政部将持续做好常态化救助帮扶工作,拉紧防止返贫致贫的制度防线。”李纪恒说。

基层治理怎么治?

社会组织是做好基层社会治理不可忽视的力量。

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89.4万家,是建国初期的2万多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180倍。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社会组织发挥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国有9万多个社会组织直接开展了脱贫济困项目,投入资金达到1245亿元,受益对象超过1亿人次。

“在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方面,各级民政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在基层群众的需求和社会组织的供给方面搭建起了桥梁。”民政部副部长詹成付表示。

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中,离不开慈善的助力。到2020年底,全国登记的慈善组织达到9480个,净资产近2000亿元。

“慈善不只是捐款捐物,做一些公益服务、志愿服务,维护社会秩序,宣传慈善理念也是在做慈善。”王爱文说,下一步,民政部将推动完善税收优惠等慈善制度与政策、大力弘扬慈善文化、加强慈善组织的建设,动员更多人参与慈善事业。

养老问题怎么办?

当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6亿人。有关部门预测,“十四五”时期,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面对汹涌而来的“银发潮”,如何守护“最美夕阳红”?

据统计,2012年至2020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71亿元支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截至2020年底,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达32.9万个、床位821万张,床位总数比2012年增长了97%。老年人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分别惠及3104.4万、535万、81.3万人。

针对我国绝大多数老年人倾向居家养老的现实需求,“十三五”期间,民政部对人均养老面积等方面作出硬性规定,并加大资金投入。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在城市建立‘15分钟圈’的养老服务圈,在农村建立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介绍。